朽爛紅木殿_馬漢和他的《海權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2.具有泛博又敷裕的外洋殖民地及良好海港,無益於艦隊補給、維修,對延長水兵戰役才氣有很大助益。馬氏以為海權必須能確保本身的交通線安然,並同時能堵截仇敵的交通線。交通線愈長,則海權所能賜賚的好處也就愈大。而交通線的建立,就依靠線上的各個外洋基地(殖民地)與海港了。英國在十八世紀在地中海南岸具有浩繁外洋基地,是以方能封閉法國海岸,具有地中海製海權;法國拿破崙遠征埃及,其目標即欲堵截英國經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線。

(2)影響海權的六個要素:

半島

(三)有上風之水兵,良好的外洋基地、海港,才氣與仇敵對抗,闡揚海權之力量:

島嶼如獲有上風的空權與海權,則可闡揚其節製陸權之計謀據點代價。如日本、台灣、菲律賓各自具有固執的空權與海權,才使中共權勢冇法向承平洋及印度洋伸展,其計謀位置舉足輕重。地中海北岸的一係列島嶼亦是以海製陸的計謀據點,為天下霸權爭奪的工具。

1.馬漢以為水兵的目標在於會戰,而終究的目標則為獲得製海權以節製陸地,是以艦隊所需求的不是速率,而是強力的進犯火力,具有上風的水兵,才時令製陸地。

半島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運補之利,亦可闡揚陸海協同作戰之結果。如十九世紀拿破崙期間的西班牙半島戰役,英籍海上運補遠優於法軍籍陸路運補,致法軍在半島戰役中失利(詳見《中外戰史》第九冊第五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