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明天山裡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在這位仆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二者間處於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彷彿是合適的位置,實在不然,以是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守品德行事,就不是如許了:既冇有佳譽,也冇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竄改,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適應天然為原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況中周遊,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麼如何會遭到災害呢?這就是神農、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於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如許了。勝利了就會破壞,強大了就會陵夷,鋒利了就會缺損,高貴了就會遭到顛覆,直了就會曲折,聚合了就會分離,遭到珍惜就會被燒燬,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如何能夠偏執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惠子說:“你不是魚,如何曉得魚的歡愉呢?”
周顯王三十年(前339年),三十一歲,次子莊鹹出世。
莊子的作品被編入《莊子》一書。《莊子》約成書於先秦期間。司馬遷說“莊子著書十萬餘言”,《漢書·藝文誌》著錄五十二篇,現在本《莊子》僅三十三篇六萬五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10]。此中內篇七篇:《清閒遊》《齊物論》《攝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外篇十五篇:《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六合》《天道》《天運》《決計》《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雜篇十一篇:《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蹠》《說劍》《漁父》《列禦寇》《天下》。
軼事典故
莊子將要去看望在大梁做魏國國相的惠施。有人奉告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代替你做宰相。”因而惠施非常驚駭,在都城搜捕三天三夜。
作為道家學派鼻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惟中獨一能與儒家和厥後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當代巨大學說。它在中國思惟生長史上占有的職位毫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莊子坐守棺旁,兩腿八字伸開,撮箕似的很不美妙,手拍瓦盆伴奏,毫無笑容,放聲歌頌。瞥見惠施弔喪來了,也不號召,仍唱他的。惠施說:“伉儷多年,同床共枕,她為你養兒成人,本身送走芳華,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過分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