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在這幾個月,每個四川人,人均化身豌豆顛兒收割機,每天不趁機多炫幾盆,很輕易馳念一整年。
藿香這東西有很大的中藥味,四川這邊做魚是常常放,它不但能夠去腥,然後同時還增加味道的層次感。
任豐腴肥美的五花肉在它麵前,也會顯得黯然失容。“一碗豌豆顛兒燉雞抄手,龍肉都不換。”
鹽商怪吃,無奇不有,比如吃“豬血泡”。其做法是將活的大肥豬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煮得滾蛋的糯米稀飯,撬開豬的嘴巴硬灌下去,隨即殺豬,開膛剖肚取下在豬的口腔、食道、胃子裡被燙起的血泡,配以精彩佐料烹炒而成。
再如吃“露水菌”。夏季時將稀釋的牛糞潑在暴露的山岩上,來年春季發展出的青草富強並且不受蟲傷。到春末時節,即從草叢中生出一種小菌,杆短、紅色,形同口外蘑菇,鮮美之味賽過於乾口蘑,大腳菇,名為露水菌。在貢井承平山、瑪瑙洞兩處生出的露水菌質量最好,每顆菌隻要中指頭大,產量小,代價貴,富商富商請春酒宴客,如有一盤代價數倍於名菌大腳菇的露水菌作為時菜,則山珍海味均為之減色。
再說這道碰運氣紅燒肉,為甚麼叫碰運氣了,因為它是先燒好一大鍋一向燉著,客人點的時候舀一勺,內裡肥的多還是瘦的多全憑運氣。
在自貢鹽幫菜構成的飲食文明沉澱中另有一個奇特的層麵,就是鹽商的飲食。這些腰纏萬貫,富甲一方的大鹽商,就其所食而言,珍羞甘旨,不亞於宮廷;場麵豪闊,不遜於官府。他們固然食不厭精,但在久吃海味山珍後卻也嫌不敷,因而挖空心機,變更花腔,乃至越吃越獨特,越吃越奇特,越吃越講求,彷彿不如此便不能顯現本身的大富。
說到吃“退鰍魚”,更是令人瞠目。退鰍魚是產於鄧關地區釜溪河與沱江交彙處很短一段河道裡的寶貴魚,無鱗味美,一如江團。因這類魚捕獲季候短,產量極小,並且出水即死,加上鄧關地區距自流井有六七十裡之遙,是以,要吃上新奇的退鰍魚就得更費一番心機了。其做法是:先命人在捕魚船上置備鍋灶,將魚從河中捕撈上來當即整治下鍋烹調,魚做好後放入食盒,為了保溫,食盒外需層層裹緊棉絮。然後由事前等待在那邊的工人挑上食盒即啟程直赴自流井。挑食盒的工人是顛末遴選身材強健腳力又好的。途中必須疾走乃至小跑,用多名工人一起通報如接力賽普通。等趕到鹽商家中,或端上飯桌,或奉上筵席,鮮嫩適口的退鰍魚還是熱的,門客們立便可飽口福,咀嚼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