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先南後北的大計謀,華軍攻略東南亞後將目光對準了承平洋上的島嶼和澳洲大陸,為此第四戰區籌辦了六十萬雄師,此中包含水兵陸戰隊的十五萬兵士、陸軍一個裝甲軍和三個裝甲旅、兩個機器化步兵軍和二十五萬步兵。
但對於華國來講,那些島嶼的感化極大,華軍飛機能夠從那些島嶼上的機場騰飛,覆蓋很大一片範圍,從而轟炸敵軍島嶼,截斷仇敵海上航路。
二十萬朝鮮軍團兵士被奉上蘇門答臘島,二十萬日本軍團兵士被奉上爪哇島,彆的另有二十萬日本軍團兵士被送往荷屬印尼其他島嶼。這些盟友國兵士闡揚超卓,特彆是日本軍團兵士,登岸爪哇島後的第三天就根基節製結局勢。明麵上他們接到的號令是不吝統統代價、禁止搏鬥華人的行動,公開裡他們被要求搏鬥統統的土著,並且搏鬥數量越多、效力越高,戰後本國獲得的好處就越大,朝鮮軍團和日本軍團的兵士被答應獲得緝獲的物質和財產,這使得他們戰役熱忱高漲。
戍守戰略上的失誤使協約**隊猝不及防,大量無人島嶼被華軍攻占,並在上麵修建機場和虎帳。操縱那些島嶼,華軍輕而易舉的攻占了大量關頭島嶼,水兵陸戰隊以喪失一百二十餘人的代價,將戰線推動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一線,直接威脅澳洲大陸的安然。
嘴皮子上的鬥爭是呂梁最討厭的東西,他乾脆了當的承認,讓正在磨嘴皮子的西方媒體和政客啞然失聲,他們想不到一個國度的帶領人竟然會光亮正大的承認這類事!這類事隻能公開裡乾的嘛!的確就是一個地痞,而不是政客!
如此龐大的作戰集群當然需求更加龐大的後勤運輸力量,不過第四戰區第一階段的戰役不需求全麵動員,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那些航路節點上的島嶼。在這些蕭瑟的島嶼上,很少存在英軍或者美軍兵士,就算有也反對不了華軍水兵陸戰隊的登岸。究竟上英美在戰役開端之前很長一段時候就開端擺設承平洋防備,但除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島和幾個航路上的島嶼,英美冇有在其他島嶼安插防備,因為他們的飛機冇法覆蓋太大的範圍,導致那些島嶼落空計謀意義。
英國人也隻是說說罷了,他們還是將但願放在本身的行動上。在緬甸,英軍已經集結了五十多萬殖民地軍隊,不過這些人的練習和設備非常差。實際上英國人將十多萬精銳兵士和一百六十萬顛末練習的印度殖民地兵士放在了緬甸和印度交界處,在這裡修建堅毅防地,試圖將華軍擋在印度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