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全部聖旨中最大的受害者,並不是被聲討的各路諸侯,而是少年天子劉協。
幽州公孫瓚上表謝恩,便調派關靖再次護送四萬石糧草、兩萬金以及五千匹戰馬前去長安,並帶著公孫瓚的親筆手劄求見大將軍李利。
一道天子聖旨,洋洋灑灑千餘言,言辭鋒利,直指弊端。
而遲遲冇有任何反應的諸侯則是:冀州袁紹,大戰正酣的兗州曹操和呂布,以及間隔李利比來的益州劉璋。
隨後,遼東公孫度,朝不保夕的揚州刺史劉繇以及方纔在江東站穩腳根的孫策,前後上表言明態度,並進獻代價不菲的珍奇特玩和酎金,以示忠良。就連夙來鄙吝的壽春袁術也送來三萬石糧草,並再次討要揚州牧之位,要求朝廷嚴懲倒行逆施的原揚州刺史劉繇。
是以,劉協此時公佈罪己詔倒也不為過,屬於第三種環境,政權危難之時。隻是他這道罪己詔公佈的有些晚,早在董卓領兵入洛陽時,就應當公佈這道聖旨,藉此皋牢民氣,挽回局勢。可惜的是他當時春秋太小,身邊底子冇有可用之人,草擬一道聖旨對他而言都是不成能完成的任務。時至本日,他終究有才氣草詔了,何如身陷宮闈,一言一行、飲食起居都在中常侍李儒的監控之下,底子冇有半點自在,更不成能公佈聖旨。
能夠說。這道聖旨美滿是劉協自作自受,如果遵循第一份聖旨謄寫,那僅僅是一道聲討諸侯的聖旨,不會損及他帝王的威儀,尚可保全皇室顏麵。可惜他卻成心摸索李利的底線,佯稱身材有恙回絕謄寫,乃至於惹得李利極其憤怒。繼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授意李儒草擬罪己詔,將皇室嚴肅完整掀翻在地。並公之於眾。
冇有反應就是沉默,而沉默就即是承認。既然諸侯們都承認了這個究竟,那這道聖旨就要闡揚它應有的感化了。一道聖旨完整撕掉諸侯們的假裝,讓他們的狼子野心完整透露在世人麵前,也讓那些坐山觀虎鬥、扭捏不定的中間派旗號光鮮地表白態度,看看這天底下到底有多少諸侯勇於公開謀反。
值得一提的是,聲討聖旨中冇有提及漢中張魯,既無聲討也無封賞,而張魯此時正領兵與李利對峙。這意味著甚麼,當真是耐人尋味。
再者,這道聖旨的信賴度極高。天子在聖旨中曆數各路諸侯謀逆兵變,卻獨獨不提出身劉氏宗族的封疆大吏,反倒對其大加封賞。這內裡徐州劉備除外,此詔過後,劉備算是完整被解除在劉氏宗族以外了,自此今後再不會有“劉皇叔”這個名號。皇室後嗣的嚼頭到此為止,劉備今後再也不能用了。除非漢室當真滅亡,他才氣自誇劉氏後嗣,再行複辟,不然他此生便與漢室宗親絕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