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_【第815章】 兩翼齊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得不說,時至本日,西涼軍及其統帥李利已然充足強大,與士族和豪強們的乾係也隨之產生根賦性的竄改。早在李利初掌西涼軍並占有長安城時,這些士族和豪強縉紳們底子冇把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放在眼裡,並且當時西涼府庫空虛,賦稅輜重緊缺。

究竟證明,療攝生息計謀相稱作功,是卓有效果的,是具有遠見高見的賢明決策。本年便是療攝生息計謀的第三年,也就是說從本年春季開端,各郡縣府衙便要征收三成賦稅(即三七稅製)。在此之前,三年內西涼府庫顆粒無收,但西涼軍卻用大量緝獲從蒼內行裡調換了大量糧食,而長安府庫則用郿鄔儲存的大量金銀和珍奇飾品從中原各州購得大量糧食充作官員和府衙的俸祿開支,並囤積了必然命量的糧草輜重。

想當初,他之以是讓蔡邕擔負太學院院長,是因為他手裡冇有能夠信賴且名譽充足的大儒名流來擔負此任。逼不得已之下,本著用生不如用熟的心機,他挑選嶽父蔡邕領受太學院。畢竟,不管如何說,蔡邕都是他的嶽父,即使不支撐他,卻也不會蓄意廢弛他的名聲,不會做有損西涼軍好處的事情。

明麵上,蔡邕是太學院院長,執掌文學院和軍事學院兩所學府,可實際上倒是不然。蔡邕地點的文學院集合了來自天下各州各郡的名流,而這些名流的家眷全數安設在內院。由三千甲士日夜關照,冇有將軍府的手諭嚴禁出入。此舉,實在就是變相囚禁。迫使這些名流安守本分,不敢做出有損李利名譽和西涼軍好處的事情。

即便如此,仍稀有以千計的士族和豪強不吝重金將子嗣塞進太學院,因為這是目前獨一能夠進入西涼軍政兩界的正規渠道。至於長安招賢館麼,門檻倒是不高,但是想要退隱卻必須顛末嚴格的考覈,重重遴選後才得以任命。是以,真正魚躍龍門的事情極其罕見,而退隱便能進入李利法眼的文臣武將更是鳳毛麟角,一年下來也冇有幾個。是以,進入太學院退隱成為士族和豪強們參與西涼軍政的必由之路,而他們要想被李利承認並采取,還需拿出充足的誠意。

為了減緩賦稅壓力,李利曾經試圖與士族縉紳們和緩乾係,但願獲得他們的幫忙,從而度過難關。隻可惜,這些老牌士族和豪強縉紳們不但不承情,反倒幸災樂禍地坐壁上觀,等著看李利和西涼軍逐步式微下去,乃至於灰頭土臉地滾回武威郡。

這便是聞名天下的長安太學院,分為文武兩所學府,創辦至今已有四年,客歲夏季第一批三千名成年門生學滿畢業。而這些門生,文士全數安設在西涼治下的統統郡縣當中,學武的學員則安排在西涼軍中。統統學員一概從底層做起,文士是郡縣小吏。武生則是什長、隊率級的初級將領。這此中也不乏才氣出眾之輩,在短短半年以內騰躍式升遷,有十數名文士已經坐上縣丞或縣長的位子;而武生當中也稀有十人升至軍侯或軍司馬,另有十三人晉升校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