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稍頓後,魯肅持續說道:“三年前,破虜將軍孫堅不幸被荊州劉表麾下大將黃祖設想伏殺,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周瑜帶領仆人扈從幫忙孫堅宗子孫策穩住局勢,隨後他跟從孫策交戰一年不足。轉戰丹陽、豫章等地,很有軍功。對孫策幫忙甚大。而後袁術保舉其弟袁胤接任丹陽太守。迫使周瑜跟從其叔父暫居袁術帳下。袁術對公瑾之才亦有所耳聞,欲將其收為己用,卻不想周瑜當時已經看出袁術並非明主,不肯儘忠投效,自請居巢長一職。
居巢境內官道上,三騎快馬奔馳而過。
隨即他手臂一揮,手提韁繩說道:“走吧,我等三人立即進城,儘早與周瑜會晤!”
話音未落,他語氣稍頓以後,滿臉笑容地看向李利身後的魁偉巨漢,笑聲相詢道:“這位將軍身軀之宏偉壯碩,實乃鄙人平生之僅見。不知將軍貴姓大名,可否相告?”
周瑜笑嗬嗬地擺手說道:“將軍切莫過謙,鄙人之言句句皆是出自肺腑,絕非決計恭維將軍。方今天下狼籍不堪,唯有衛將軍早在兩年前便一舉蕩平西涼各州郡,而後施仁政、惠民生,厲兵秣馬,療攝生息。現在天下各州各郡皆是烽煙四起,廝殺不竭,唯獨將軍治下政通民和,百姓安居樂業,被世人廣為稱道。此舉實為賢明睿智之舉,使得久經戰禍的西涼各州得以規複元氣,三五年以後,西涼必然大治,兵精糧足,天下各路諸侯無人能與將軍爭鋒。
“子敬此言差矣。”李利點頭說道:“子敬和周瑜是知己老友,想必不會不曉得周瑜和孫破虜之子孫策有總角之好,情同兄弟。此一季節我非常擔憂哪!”
“雖有小挫,倒也不礙事。”魯肅含笑解釋道:“此行途中碰到袁術帳上馬隊追逐,出險以後又碰到支流漲水,順水行舟天然速率遲緩,如此一來二去便遲誤很多光陰。但是,恰是此番小挫,讓我機遇偶合之下得遇一名蓋世豪傑,並與之結為異姓兄弟。”
目睹城池就在麵前,三人中青衫文士伸手指著城門上兩個隸書大字,非常鎮靜地說道:“兄長,前麵這座小城就是居巢縣城,頓時就能見到公瑾了!”
“尊駕就是衛將軍李利李文昌?”周瑜聞聲變色,驚奇不決地疑聲問道。
李利擺手錶示魯肅不必吃驚,當即笑容滿麵地大步走到周瑜麵前,笑嗬嗬說道:“鄙人涼州北地人氏李利李文昌,承蒙子敬不棄認作兄長,此番冒昧叨擾不請自來,還請公瑾包涵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