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於他而言倒是不陌生。當初他帶領亡父舊部被徐州陶謙擯除出境,走投無路之下便投奔於袁術帳下,而後受命領兵攻打廬江。
不等率軍前來的魁偉將領翻身上馬,錦袍文士便帶著一眾甲士快步迎上去,俯身便拜。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漢帝劉協在位時冇有傳國玉璽,可他仍然是天子,這是因為他秉承著祖上數百年堆集的餘蔭,天生帝胄,劉氏皇權早已深切民氣。但眼下天下無主,各鎮諸侯不管誰想介入江山,要想讓天下人佩服,傳國玉璽就顯得尤其首要。由此,在當下這類特彆局勢的鞭策之下,這塊石頭無形中身價暴漲,成為不成或缺的關頭信物。
稍事酬酢後,孫策昂首看著麵前這座城池,不免心生感慨。
廬江郡,皖縣。
雄師入城後,孫策顧不上安息,當即調集麾下眾將大堂議事。
孫策領軍攻陷廬江以後,袁術調派袁胤出任廬江太守。待袁術稱帝之時,袁胤隨之水漲船高。位居九卿,而後便由劉勳接任廬江太守。
主公曉得,那潛山陣勢險要,易守難攻,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現在袁術雖是喪家之犬,但其部下仍有紀靈等十餘名將領陪侍擺佈,另有兩千餘殘兵,彆的另有陳蘭、雷薄二賊留下的近千名盜賊,其兵馬合計不小於三千之眾。仰仗這些殘兵敗將,又占有險要陣勢,居高臨下,以逸待勞。更有甚者,那盜窟中儲存著陳蘭、雷薄二人打劫得來的大量糧草輜重,箭矢充沛,城高牆厚,戍守極其無益。是以旬日之間委實難以霸占。”顧雍話音未落,周泰、蔣欽等將領便點頭擁戴,證明瞭顧雍所言不虛,句句失實。
看到顧雍乞助的眼神後,張紘會心點頭,當即起家出列,恭聲道:“稟主公,我平分開壽春之時便是陳蘭、雷薄二人進城之日,想來我等前腳剛走,李利隨後便知袁術被我軍圍困於潛山之上。事已至此,多想無益,還請主公速做定奪,遲則生變。”明顯,與其說張紘出麵替顧雍討情,不如說他是在提示孫策情勢危急,刻不容緩,儘快決定棄取。之所以是棄取,其關鍵便在於袁術手裡的傳國玉璽。
孫策聞言後,神情沉默,很清楚顧雍所說的都是真相。
主臣落座,孫策冇有半句客氣。徑直扣問顧雍,道:“元歎率軍圍困袁術老賊已半月不足。戔戔一座草寇營寨罷了,為何屢攻不克?”
在這個節骨眼上,氣力無疑是最首要的,強者為王。但是,光有氣力恐怕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