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後,李利放下酒盞,和顏悅色的道:“公達以為如何措置降兵比較安妥?如何儘快攻破壽春城?”這句扣問,聽起來像是就教,亦或是谘詢部屬的定見,實際上倒是考校荀攸。
固然,目前盟軍當中固然以李利麾下兵馬最為強大,具有八萬步騎、外加八萬降兵,兵力之多,遙遙搶先於呂布和孫策兩股權勢。即便是他二人帳下兵馬加在一起,也不及李利麾下的西涼軍。
不過這類一步登天的騰躍式汲引並未幾見。這麼多年來,能夠獲此殊榮的隻要五人,定時候挨次彆離是:賈詡、郭嘉、周瑜、魯肅和諸葛亮。
連聲喝采之餘,李利擺手對荀攸叮嚀道:“就依公達所言,當即動手草擬勸降書,而後謄寫一千份,並遴選三千降兵,明天夜裡便脫手實施。”
“壽春戰事。自圍城開端,至今已有十二天。微臣記得主公曾經說過。袁術擅殺出城百姓,劃一於自毀城牆,半月以內壽春城必定不攻自破。是以文臣大膽猜想,主公在當時就已經有了攻陷壽春城的詳細運營,隻是臨時引而不發,靜等機會成熟,一擊破城。
彆的呂布和孫策雄師都在壽春四周,與其讓他們袖手旁觀,不如令其大肆攻城。說到底,討袁聯盟實在是極其脆弱的好處聯盟,諸侯之間名義上雖是盟友,實際倒是勢不兩立的敵手,或者說是仇敵。是以如果有機遇減弱仇敵的氣力,就不能放過,因為每減弱仇敵一分氣力,就意味著我軍的氣力加強一分。此消彼長之下,一旦好處分派不均導致相互翻臉,兵器相向,那麼我軍勝算很大,未戰便已立於不敗之地。此乃微臣的一點鄙意,任何定奪全憑主公做主!”拱手一揖,荀攸再未幾言,而後接過郭嘉遞過來的酒盞,抬手遮袖,抬頭一飲而儘。
“這”荀攸聞聲錯愕,既而揖手低頭,恭聲道:“微臣癡頑,請主公恕罪。”
李利對荀攸的答覆並不對勁,不動聲色隧道:“公達不必拘束,說詳細些,詳細如何實施?”
“當真不知?”李利笑眯眯的搖了點頭,“公達切莫對付於我。你既能看出我已有對策,又豈能不知如何破城?”
“主公,如許做會不會適得其反,將他二人逼得走到一起,聯手對於我們。”帥帳議事結束後,郭嘉和荀攸二人坐在李利身邊,郭嘉手裡拿著酒盞,麵帶疑慮的低聲提示道。
李利淺笑點頭,“好好好,好啊!公達胸中有丘壑,運營全麵,此策甚好。此策若能攻陷壽春,公達當居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