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以來,撤除袁術以後,李利要動手處理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呂布和他治下的徐州。隻要霸占徐州,李利才氣將徐州、豫州和揚州一部分郡縣連接成片,從而占有除江東以外的全部江淮州郡,兵屯集重兵,對江東孫策加以震懾,對荊州劉表構成合圍之勢。
曆次交戰當中,李利都有一個固有的風俗,那就是嚴格節製隨軍出征的文官和謀士人數,隻待熟諳本地民風地形的文官和謀士隨行,餘下一乾人等一概留在崗亭上,各司其職,未得調令不得擅動。這也是李利每次出征身邊的文官和謀士極少的啟事,但是跟從他出征的文官無一例外都是奪目強乾之人。至於隨行謀士嘛,最多不會超越兩三小我,凡是都是一名智囊,一名隨軍主簿或參軍,僅此罷了。
郊野大勝的當天夜裡,送走呂布以後,李利密令豫州波才所部加快進軍速率,儘快光複豫州治下各郡縣。並從長安抽調魯肅前去豫州,擔負豫州刺史,與魯肅一同前來的另有長安各府衙抽調的數百名文官,由留守長安的金猊衛賣力沿途護送。
這是勢在必行的必定成果,亦是局勢所趨。
明顯,迄今為止,李利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
這是李利一手打造的良性循環。把每一個有效的人都用在最緊急的處所,充分闡揚他們的聰明才乾,如此就能實現:火線作戰不影響火線安寧,火線糧草輜重持續足額供應火線作戰。
有鑒於此,李利密令波纔不要有所顧忌,統統見機行事。需求時能夠連同駐紮在豫州境內的徐州軍一併剿滅。與此同時,李利要求波才周到封閉動靜,在壽春城尚未攻破之前,豫州火線產生的統統戰事一概不得泄漏半點風聲。比及拿下壽春以後,即便呂布曉得了火線變故又能如何?屆時,不等呂布前來發兵問罪,李利也會和他劈麪攤牌。既而趁機發難,逼迫呂布做出決定。
與其讓他們都跟從雄師交戰,還不如留在州郡乾些實事、閒事。這纔是真正的因才合用,求真務實的表示。用人之道,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做事,而不是恭維阿諛,充門麵、擺場麵。
自古以來,多少朝代更迭,可曾見過申明狼籍的建國帝王?
如許以來,在爭奪豫州郡縣當中,波才帳下兵馬必將與呂布麾下徐州軍產生牴觸。因為呂布一樣惦記取豫州,詭計趁機擴大地盤,強大氣力。並且,呂布出兵征討袁術的時候比李利南征還要早很多,這就意味著豫州很大一部分郡縣已經落入呂布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