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藍隨於衣領裡取出一個繡花針,似眉毛粗細,有五六分是非,拈在手,望空拋去。少時候,響一聲,破了金光。行者喜道:“菩薩,妙哉妙哉!尋針尋針!”毗藍托在手掌內道:“這不是?”
羽士對七個女子道:“mm,我這寶貝,若與凡人吃,隻消一厘,入腹就死;若與神仙吃,也隻消三厘就絕。這些和尚,隻怕也有些道行,須得三厘。快取等子來。”內一女子急拿了一把等子道:“稱出一分二厘,分作四分。”卻拿了十二個紅棗兒,將棗掐破些兒,揌上一厘,分在四個茶鍾內;又將兩個黑棗兒做一個茶鍾,著一個托盤安了,對眾女說:“等我去問他。不是唐朝的便罷;如果唐朝來的,就教換茶,你卻將此茶令童兒拿出。但吃了,個個身亡,就與你報了此仇,解了煩惱也。”七女感激不儘。
本來那盤絲洞七個女怪與這羽士同堂學藝,自從穿了舊衣,喚齣兒子,徑來此處。正在前麵裁剪衣服,忽見那孺子看茶,便問道:“童兒,有甚客來了,這般忙冗?”仙童道:“適間有四個和尚出去,師父教來看茶。”女怪道:“可有個白胖和尚?”
三藏見了,厲聲高叫道:
那羽士換了一件衣服,虛禮謙恭走將出去,請唐僧等又至客位坐下道:“教員父莫怪,適間去前麵叮嚀小徒,教他們挑些青菜蘿蔔,安排一頓素齋扶養,以是失陪。”三藏道:“貧僧素手進拜,如何敢勞賜齋?”羽士笑雲:“你我都是削髮人,見廟門就有三升俸糧,何言素手?敢問教員父,是何寶山?到此何乾?”
你既然有此竄改,脫得金光,戰得好久,必然有大神通,卻隻是還近不得那廝。我教你去請一名聖賢,他能破得金光,降得羽士。”行者聞言,趕緊唱喏道:“女菩薩知此來源,煩為指教指教。果是那位聖賢,我去要求,救我師父之難,就報你丈夫之仇。”婦人道:“我就說出來,你去請他,降了羽士,隻可報仇罷了,恐不能救你師父。”行者道:“怎不能救?”婦人道:“那廝毒藥最狠:藥倒人,三日之間,骨髓俱爛。你此往回恐遲了,故不能救。”行者道:“我會走路;憑他多遠,千裡隻消半日。”女子道:“你既會走路,聽我說:此處到那邊有千裡之遙。那廂有一座山,名喚紫雲山,山中有個千花洞。洞裡有位聖賢,喚做毗藍婆。他能降得此怪。”行者道:“那山坐落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