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齣戲,公然陣容浩大,若論情節起伏,的確可貴。”一名戲迷低聲說道。
不一會兒,台下的鼓點響了起來,這是收場的信號。李東風和顧明書對視一眼,兩人一前一後走向後幕,站在帷幕後側,等候著上場的機會。
顧明書微微點頭,持續專注於舞台演出。他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句唱腔,都帶著激烈的傳染力,讓台下的觀眾如癡如醉。
夜色漸深,顧明書披上一件淡色長袍,走出了背景。他瞻仰那一輪潔白的明月,心中模糊感覺,這一場中秋之戲,或許也是權力的拉攏之戰。
這一場戲,顧明書唱到最後,聲淚俱下。他跪地長歎,悲忿之情如海潮般傾瀉而出。那一聲“忠心昭日月,血淚染江山”,震得全場為之一振。
兩人言語間透暴露的默契,更讓這齣戲增色很多。台下觀眾的情感被一點點動員,時而低聲抽泣,時而發作出雷鳴般的掌聲。
李東風緊隨厥後退場,扮演的是一名義士,與顧明書的角色因同仇敵愾而結下深厚交誼。他的唱腔雖不及顧明書清澈,卻帶著一股鏗鏘有力的剛毅。
李春傳聞言一怔,倉猝道:“班主,我不是要我們去同他們鬥甚麼手腕,隻是……我們也得想體例吸引些人來啊!不然如果場麵冷僻,怕是要叫人嘲笑。”
“明華園公然有些底氣,這顧班主的功底真不是吹的。”
顧明書卻還是安靜,他悄悄抿了一口茶,緩緩道:“一場戲的勝負並不首要,首要的是留住民氣。隻要觀眾記得我們的戲,便是最好的勝利。”
台下有觀眾低聲群情:“這一出《風波九重天》,公然是明月清風的壓箱戲,此次怕是要超出明華園了。”
顧明書淡然一笑,語氣安靜卻透著自傲:“戲本與唱腔皆屬上乘,難怪能吸惹民氣。不過,一場戲可否傳播,不但是技能,更在於感情是否動聽。接下來,且看他們如何生長。”
“昨夜夢中,仍見君笑容。拜彆苦,相逢難,此恐怕是無緣續舊言。”顧明書的唱詞雖簡樸,卻直擊民氣,那種含蓄又竭誠的感情,讓台下的觀眾無不動容。
“是啊,這李東風也不錯,義士的豪氣全出來了。你看隔壁那些班子,雖說新戲陣容大,可唱起來,怎一個浮泛了得!”
戲閉帷幕,台下先是半晌的沉寂,緊接著發作出雷動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