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水滸_第47章 西門瓦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時候那等北裡中已有一些雜劇,也算是中原戲曲的發源,不過故事性不強,誇大的還是舞曲,似這等以情節台詞取勝的,倒是從未呈現過。

這幾日晚間,西門慶尋了一個識字先生,口錄下了這本《桃花扇》,除了期間背景從明末改至西晉五胡亂華初,其他人物姓名都未作刪減竄改,抄的那叫一個暢快淋漓。當然,那識字先生也冇孔尚任那等文采,隻是將這個故事平鋪實敘下來罷了,可此中情節之盤曲,人物之飽滿,卻還是讓崔念奴不忍釋卷。

足足一個時候,閱完整篇的崔念奴方纔掩卷長歎了一聲,明顯還沉浸在故事當中。

不消說,崔行首的申明在這汴梁城實在是過分清脆,加上西門慶策劃的前期鼓吹,更是錦上添花。不過百貫罷了,能親目睹馳名動汴梁的崔念奴,對於那等家資钜萬卻無才情,進不得閒雲居的豪紳而言,實在是不值一提。

一方麵催的急,一方麵西門慶給的人為又比市道上高了五成,那夥子工匠日以繼夜,前後趕了二十多天,總算將本來的宅院改成了一處新奇瓦子。

不過三五日,東京行首崔念奴將登台歸納新劇《桃花扇》的動靜就播送於全部汴梁城,而麴院街西門瓦子的名號也隨之口口相傳。

自向來了汴梁,西門慶前後籌劃了一月不足,當初帶來的十萬貫財賄也花出去了八成不足,總算將一家新的瓦子支撐起來,餘下的也不過就是等著安排一應職員充滿此中。

這一晚,時遷在衚衕街的一家瓦子裡直比及子時末,方纔見著西門慶出了閒雲居,而這個動靜也跟著那首《木蘭詞》,在第二天就傳至了汴梁的街角巷尾。

如果差異於時下大宋服飾的打扮天然引得世人的圍觀,這幾個女子倒也落落風雅,將手中的票據發送到路人手中。

這等體例倒是同後代的所謂“饑餓營銷”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不過西門慶卻不是這個考量。他很清楚,在汴梁城中本身攪動這般大的風潮,每日裡起碼也是過千貫的收成,這等大的財賄,隻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引得權勢人物的諦視。

香扇墜兒!這不就是本身嗎?

癡男怨女,國仇家恨!

這會兒崔念奴瞧著西門慶的目光自是與前分歧,饒是長袖善舞的她,這會兒也是紅了雙頰,眼波流轉間,彷彿要溢位水來普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