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水滸_第103章 遼東大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卻本來不是燕雲之地有事,而是遼河以南的十餘處州府產生大饑荒,民削樹皮以食,乃至於易子而食,饑民之慘狀觸目驚心。

對於當初“兒天子”石敬瑭手中割讓出去燕雲十六州,有宋一朝,莫不耿耿於懷,何如北地遼人騎射鋒利,終難如願。

遼國這些年同女真交戰節節敗退,加上北地氣候愈發的酷寒,兩相催逼下,國力更加頹唐,官府有力施助,成果有遼東漢兒聚眾而起,其勢如燎原之火,四出攻掠,導致整片遼東之地已無次序,饑民部落間攻伐無休。

一個好大喜功的輕浮君王,一個半調子的寺人統帥童貫,加上一眾吹噓“豐亨豫大”的臣僚,這所謂的“聯金滅遼”之策,在短短兩個月的時候中就被敲定,一封聖旨快馬送到登州,要求登州海軍護送使臣赴遼東訂立盟約。

“祝彪,速速尋花榮來!”

“使臣起碼另有一月方纔到來,到時候葉春那邊亦有新的海船下水,自不虞無舟船可用。”

當今西門慶一眾部屬,大家皆有職銜,唯祝家三兄弟還隨在身邊,平常一應跑腿支應事件,儘皆使喚這三兄弟。這三兄弟自知技藝比不得花榮等人,辦事亦不敷純熟,此際隨在西門慶身邊倒也算得一番熬煉,今後自有出息,倒也不消過分操切。

鬥米能換女子二三人,百石糧食能引千人之爭戰。

為體味決船料完善,一方麵西門慶令人前去四周登萊處州府彙集合適船料,用以對付麵前,畢竟此兩處軍州臨海,本地漁村很多,隻要捨得財賄,總能彙集到一些。另一方麵,在兩個月前,登州海軍的一艘千料大船已經本地路南下,帶著一船的財賄前去江南。西門慶下了死號令,此行務需求購得充足的合用船料,如果能夠,能夠在杭、明兩州浩繁船坊下訂單。

對於此等談吐,靈魂來自後代的西門慶天然嗤之以鼻。如果說,遼**事已是頹唐難複,那麼大宋軍製之廢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也就在登州海軍按部就班製作新船,編練兵卒之際,東京汴梁的朝堂上正鬨成一鍋粥,啟事就是幾年前那名燕地降人馬植,當今賜名趙良嗣提出的“聯金攻遼”之策。

遍觀大宋本地,唯杭、明、泉、廣四州海貿富強,此四周私家船坊無數,每年所造海船數以百計,雖說俱是商船,不過隻要略加改革,架上強弓勁弩,補上撞角踏板,便可充做戰船。

樂和有如此經曆,自是因為西門慶從那《水滸傳》中知其性子聰明,現下身邊虎將很多,能夠夠辦些邃密活動的卻未幾,這樂和也算是人纔可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