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大寺,很多佛事都在這裡停止,在這裡你能夠體味到很多佛教文明知識,再加上它是峨眉山進山的第一流派,是不成錯過的重點寺廟。報國寺的修建氣勢也很有特性。當初康熙天子初創了康熙亂世,來到峨眉山時進入寺廟時按照佛經中“報國主恩”的意義,禦賜“報國寺”名,後由王藩手書,以後峨眉山報國寺的名聲便聞名於世了。
善覺寺,原名降龍寺,該寺始建於明萬積年間,為品德禪師開建,左與伏虎寺遙相照應。清初,方丈元亨禪師德高望重,聲聞朝廷。相傳清康熙天子遊峨時,寺僧因避“真龍天子”之諱,乃改降龍院為善覺寺。康熙壬午年間(1702),康熙禦題匾額“善覺寺”,“降龍院”寺名遂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而金頂的東側800米的陡崖(捐軀崖)和深澗。
峨眉山金頂但是個大師趨之若鶩的景點,上麵有高大的十方普賢佛像,還能看到雲海、日出。為了能看到雲海日出,淩晨兩三點就有人上金頂搶位置了,四五點金頂的觀景台就已經擠滿了人,可見峨眉山的雲海日出有多麼的吸惹人。
報國寺,是峨眉山的入山第一座寺廟,始建於明萬積年間(1573—1619),原名會宗堂,清初遷建於此,順治九年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天子取佛經“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禦題“報國寺”匾額,王藩手書;報國寺汗青上顛末數次補葺,寺院得以完整儲存。
濁音閣陣勢很險要,居高臨下,團體佈局也表現了“天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這裡有個很好的看點就是“雙橋濁音”,吵嘴二水不竭沖刷著巍然不動的牛心石,黑水指的是“HLJ”,從九老洞下的黑龍潭而來,白水指的是的是“白龍江”,經白水寺而來,兩江在兩道石橋下,像兩彎自帶音效的彩虹,會聚成峨眉山十景之一“雙橋濁音“。
。峨眉山的素食普通都是寺院素食,以黃豆成品和菌藻類為主,如豆腐類、麪筋、烤夫、髮菜、蕨菜、紫菜等等。峨眉山另有個很短長的角色:“仿葷”,不但表麵仿照得惟妙惟肖,味道也不輸於葷菜。去峨眉山,“泉水豆花”和“雪水泡菜”這兩樣招牌菜是必然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