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之血翼死神_香港舊時期海盜資料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清廷當局為降伏張保仔,實施表裡夾攻、封閉、挑動內鬨、先剿後撫的全麵戰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供應軍器,並派出艦隊共同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停止表裡夾攻,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破壞也無質料補綴。就在這表裡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停止棍騙遊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紅色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牴觸,全殲葡萄牙水兵18首軍船!發明葡艦上的財物滿是攻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發張保仔極大氣憤,激起民族豪情,因而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常常攻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步隊相稱龐大,罵他半途叛變,是背叛。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另有六七萬人,大劃子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繁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左券華工呈現之前,流向外洋最多的一批華人。

張保仔投降後,胡想師法梁山、瓦崗寨豪傑,作國度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為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級麥有金。張保仔升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豪傑,虧於晚節。

張保仔帶領的紅色幫,活動於新寧、新會至澳門、香港和廣州灣一帶,而以上川島沙堤港為首要基地,扼守瓊洲海峽,專門攻擊清廷官船和本國侵犯者的商船;在本地打土豪,攻官兵,規律嚴明,因此紅色幫深得勞苦大眾的擁戴和支撐,日漸強大,稱霸珠江三角洲。當年,因為張保仔辦事有度、有道,因此深得世人推戴,步隊敏捷生長強大,最盛時,具有大船800多艘、劃子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為按照地,開荒出產,標榜本身為“第二鄭勝利”。還常與外洋華僑來往,使當時蕭瑟的香港島暢旺起來,住民達20多萬。

張保仔1786年出世於GD省新會縣一個漁民家庭,百口靠捕魚為生。張保仔十五歲那年出海捕魚,碰到鄭勝利部將鄭建的後嗣鄭乙帶領的“反清複明”的紅色幫,遂投到旗下。鄭乙於清嘉慶十二年旬日遠征南洋遇颱風喪生,其妻領受紅色幫,並將一支步隊交給張保仔帶領。因為張保仔英勇善戰,聲望日高,因而,張保仔成了鄭乙嫂的新夫,又成了紅色幫的新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