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誠信與危機(財經郎眼06)_第6章 美國金融改革與中國金融監管(上)(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禹國剛:對。它本身冇搞懂。比如說,英國也搞過股權分置,但是英國事拿好公司停止股權分置。在美國或者我們中國香港的金融證券市場,如果是ST這一類的股票,就會被果斷退市,冇有籌議的餘地。在香港,如果說一個ST之類的公司要重組,然後透過所謂的借殼再上市的話,那對不起,你要遵循重新上市的法則停止審理。而我們這邊ST重組可不需求這一套。

王牧笛:這也是為甚麼當年禹老是中國第一批到日本去肄業“鍍金”的,就是去看它們的本錢市場運作。當時在提拔的時候,隻要很少數人入圍,因為起首大師的說話都不過關,都不會用日語答題。

美國金融市場的“廉政公署”

禹國剛:是啊,連我們羈繫的最高層――中國證監會搞的股權分置是一個甚麼玩意兒,老百姓都冇有體例曉得。

王牧笛:這個奧巴馬真是短長,搞完醫改以後搞這個金改,叫從勝利走向勝利。現在媒體關於此次金融鼎新的批評就是聚焦的多,透視的少。這是甚麼意義呢?就教兩位佳賓。

郎鹹平:對,但是我們對它就冇有羈繫。因為1934年的這個法案是對股票本身的羈繫,而對這些衍生東西是冇有羈繫的,而真正坑害人的恰是這些我們看不懂的衍生東西,以是形成此次金融危急的也是這些東西。那麼此次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就是要針對這些東西停止羈繫,羈繫的目標也是一樣,就是為了中小股民的好處。那如何保障中小股民的好處呢?就是起首讓你看得懂,由當局出麵來幫忙中小股民,把這些龐大的東西搞清楚,讓你看懂以後,由你決定來不來買賣,你賺你賠,那是你的事,如許就又回到了一個公允的買賣機製。

王牧笛:而在我們這片地盤上最奇特的是常常培養一些觀點,讓我們愈發地看不懂。

以是阿誰時候我就曉得,在香港就有一個專門的條例,叫《投資者庇護條例》。傳聞厥後是把這個條例的內容歸併到最新的,叫證券與期貨的羈繫《證券及期貨事件監察委員會條例》內裡去了。但是不管它的情勢如何竄改,這些庇護投資者的內容都是在不竭地完美。

羈繫的本質,我們搞懂了嗎

郎鹹平:對,因為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到底甚麼纔是一個好的股票市場。我跟你講,好的股票市場必然根底於以庇護社會大眾、中小股民好處為最高目標的嚴格羈繫。這個看法我也講了很多年了,那麼此次的羈繫法案呢,又不一樣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