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生活_第6章 五明在山川廠讀電大 第三節 五明考上電大了(續1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當五明一行人來到這裡時,他們遠遠地瞥見了雲峰關東側火線的一座圓形石山丘。丘頂好像一麵龐大的銅鑼,這便是人們口中所稱的石鑼。與石鑼相對應的,在白塔山西側火線,有一墩圓鼓狀直立矗立的石頭,被稱為石鼓。更加奇妙的是,石鼓麵上另有一塊形狀如同鼓槌的石頭,被稱作鼓槌。

五明和他的火伴們一同來到了雲峰塔前,這座塔坐落在隆昌縣城東南郊野約 1 千米處的雲峰關東側的白塔山上,這塔大師都叫它白塔。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公元 1465——1487),重修於清朝道光二年到七年(公元 1822——1827)。雲峰關向來是旅遊的好去處,凡是第一次來雲峰關的人,冇有不登雲峰塔的。隆昌曆任知縣,也都喜好雲峰塔,還專門以雲峰塔為景寫詩。五明也來了興趣,作詩一首:

麵對如此絢麗的風景,五明等人不由心生畏敬之情。他們認識到,人類應當器重和庇護這片斑斕的天然環境,讓後代子孫也能賞識到如許的美景,傳承和弘揚這片地盤上的文明遺產。同時,他們也更加果斷了本身的信心,要儘力締造誇姣的將來,為這片地盤增加更多的光彩。。

這石鑼和石鼓二山,因其奇特的形狀而惹人諦視。厥後,老百姓乾脆將它們親熱地稱呼為“烏龜山”和“兔子山”。登上這兩座山,能夠俯瞰四周絢麗的風景,令民氣曠神怡。

永洪表示,白塔四周的那間房屋最輕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實際上它已經有起碼百年的汗青了。如果有人細心察看,就會發明當他們走過這座房屋前時,能夠看到一棵香樟樹聳峙在那邊。香樟樹的中間是台階,而房門上方還模糊能夠辯白出褪去紅色的三個字——"落款處"。這裡曾經是當代文人登上白塔並留下題字的處所。現在,這裡住著一名農戶。

見證多少買賣人,

馬鈴聲聲驛道興,

在巍峨的群山之巔,有一座陳腐而寂靜的雲峰古塔巍然聳峙。它矗立入雲,彷彿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白塔的堅固身軀在陽光的暉映下顯得格外壯觀,彷彿承載著千年的汗青和文明秘聞。

永洪接著說道:“究竟上,隆昌縣始建於明朝隆慶元年(公元 1567 年)。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三不管的地區,匪盜猖獗,治安狀況混亂不堪。因而處所官府向朝廷奏請,獲得批準後,從富順、瀘縣和榮昌三地劃出一些地盤,並將隆橋驛也歸入此中,共同構成了隆昌縣。能夠說,現在隆昌縣的地區表麵便是在阿誰時候開端構成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