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輕揮衣袖,一塊長長的石板回聲而出,穩穩鐺鐺地安排在橋麵之上。觀音菩薩則在暗處將這統統儘收眼底,心中暗自讚歎:眾仙家果然神通泛博,法力無邊啊!她不再藏匿身形,悠然現出真身,信步踏上橋麵。麵前所見,令她讚歎不已——那龍、麒麟、獅子、大象的神態和形狀,的確與實在的野獸毫無二致。有的龍身捲曲如雲,舞動飛揚;有的麒麟身上烈焰熊熊,氣勢澎湃;有的目光如炬,專注地凝睇著盤曲蜿蜒的溪流;有的舉頭矗立,聆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聲;有的幾次點頭,彷彿在向世人表示問好。每一個雕像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特彆是那四個龍頭,更是靈動逼真,彷彿隨時都會活過來普通。
而當善財孺子忙著架橋的時候,觀音正在察看眾仙如何修橋。隻見文殊菩薩擯除青獅,普賢菩薩呼喊白象,羅漢則騎著金龍,薑子牙的麒麟緊隨厥後,揹負著石頭,拖遝著石頭,構成了一支浩大壯觀的架橋步隊,朝著九曲溪邊行進。此時,村落裡的公雞已經開端鳴叫第一聲。眾仙們看到時候已到,橋即將修成,但還差橋墩該如何是好?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立即將手中的佛珠向天空一揮,隻見青獅白象騰空躍起,一刹時,他如同一道閃電般敏捷地鑽入水中。頃刻間,水中便古蹟般地閃現出兩個龐大而堅毅的橋墩。羅漢和子牙也毫不逞強,同時發揮神通,隻見金龍騰空而起,麒麟邁著妥當的法度緩緩前行。不一會兒,四個威武雄渾的龍頭橋墩從水中嶄露頭角,兩隻麒麟如同虔誠的衛士,彆離保護在金龍、白象和青獅的兩側。眨眼之間,本來安靜的溪流之上,鮮明呈現了一排以龍、獅、象、麒麟等神獸頭顱作為裝潢的橋墩。
觀音為了感激眾仙同心合力架橋之功,看到這座橋又以龍頭作為主體部分,便將其定名為冰片橋。
輕風拂麵,帶著山林間清爽的氣味,讓民氣曠神怡。四周的山巒起伏,綠樹成蔭,與陳腐而持重的冰片橋相互映托,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在這裡,時候彷彿都凝固了,統統變得如此安好而誇姣。
我心想,這些神仙都是西天佛祖座下的高徒,具有無邊的法力,莫非還比不上凡人間的石工?觀音菩薩這一番挑釁的話語剛一出口,文殊菩薩起首表示不平,普賢菩薩一樣不甘逞強,五百羅漢更是氣得吹鬍子瞪眼。就連前來趕廟會的薑子牙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恚,果斷要與魯班一較高低,以此揭示他們那無窮無儘的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