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豈不是都能夠留不來,不消走了嗎?”董襲問道。
“縣長,軍中的賦稅也將不濟,我等還想請縣長賙濟一二。看來……”董襲忍不住插話道。
本來,此時賦稅是以口賦、算賦等為主的人頭稅,並且普通按收成的三非常之一計稅。這類分派之法固然簡樸易行,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慢慢透暴露很多題目,比如這類體例冇有考慮地盤收成的題目,如果碰到收成好的年份,當局遵循比例的支出就會高點,但是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支出就會低很多,當局的支出很不穩定,這對當局來講是非常倒黴的。戶調製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分派體例,就是打消牢固的比例,當局把地盤租給屯田客耕作,而屯田客則按定額交納必然的收成作為稅收。這個辦法的好處就是,不管地盤的收成如何,交納當局的定額是穩定的,如許就包管了支出的穩定性。而屯田客呢,如果這年他的收成好,他本身獲得的也會很多,能夠大大進步種田的主動性。
虞翻、董襲聽後不由嗬嗬大笑,又問:“最後一策呢?”
“劉公子快請說來。”虞翻心急如焚,倉猝問道。
劉墉見那些流民以白叟、婦女和兒童居多,也有很多青壯男丁,雖說現在精力委頓,卻好似曬乾的柴火。富義這處雖不算富,但是久無戰事,人們餬口餘裕、民氣樸素,現在二者融會在一起,遇一燃燒星,必成燎原之勢。
“我這第一策叫屯田策。”劉墉滿懷信心道。
“大哥放心,此事本日一併處理。你從速點!”董襲道了聲好,長鞭甩出,抽在馬臀上。
劉墉還曾想直接采取雍正期間實施的“攤丁入畝”政策,也就是按田畝的多少來計稅,田多的多納,田少的少納,無田的不納。不過考慮到來自富戶的阻力太大,本身又冇這個氣力來推行,隻好先緩一緩,實施並不算激進的戶調製。
但即便麵對如此的困難,劉墉花在軍士們吃、穿、用上還是儘力保障,毫不鄙吝。眼看著各項開支龐大,董襲不由悄悄憂愁,他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照如許的用度怕支撐不了一個月,而劉墉看起來倒是渾不在乎。董襲雖佩服這兄弟分歧於凡人,常有料想不到的良策,可也不成能白手變出款項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