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國我當家_第十九章 富民四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是如許。現在大量流民湧入縣城,食不充饑,倘若強行擯除,一來不仁,二來也輕易形成牴觸,更是傷害;倘使收留下來,縣裡的糧米卻也不敷,也極易激化外來流民與本地百姓間的衝突,長此以往必有禍亂產生。屯田之法就是將這些流民構造起來,集合安設處置出產,戰時為軍,閒時為民,既能讓公眾放心居住,又能處理軍糧供應,此謂一舉兩得。”

“縣長,但是為流民之事煩勞?”兩邊分賓主坐下後,劉墉也不客氣,便直接問道。

虞翻讚歎道:“劉公子真是奇才。本官還是藐視劉公子了。”

虞翻、董襲二人對望一眼,倒吸一口氣,心中暗道,我們都思慮了幾日了一點體例都冇有,你一張口就說有體例,並且還是四個,你到底是甚麼人,莫非真是神仙不成?

劉墉天然明白董襲之想,淺笑道:“董大哥不必焦急,此事我正要和大哥籌議。來,我們一同去拜見虞縣長,請縣長決計。”

“劉公子請詳加申明。”

周倉等營長輪番帶隊以獵代練,打回一些獐、鹿、狼,處理了一些肉食,但是幾次後較近的山嶺也無野獸可尋,而那些植物也學精了,再捕卻越來越難了;董芸除了跟班華佗學習醫術,平常則和夥伕一道蒸些饅頭包子到城裡去賣,固然每次都是搶購一空,卻隻是賺些小錢,處理不了大題目。

“啊?!”虞翻驚道,轉眼看向劉墉。

本來,此時賦稅是以口賦、算賦等為主的人頭稅,並且普通按收成的三非常之一計稅。這類分派之法固然簡樸易行,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慢慢透暴露很多題目,比如這類體例冇有考慮地盤收成的題目,如果碰到收成好的年份,當局遵循比例的支出就會高點,但是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支出就會低很多,當局的支出很不穩定,這對當局來講是非常倒黴的。戶調製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分派體例,就是打消牢固的比例,當局把地盤租給屯田客耕作,而屯田客則按定額交納必然的收成作為稅收。這個辦法的好處就是,不管地盤的收成如何,交納當局的定額是穩定的,如許就包管了支出的穩定性。而屯田客呢,如果這年他的收成好,他本身獲得的也會很多,能夠大大進步種田的主動性。

“屯田策?請劉公仔細心說來。”

“那我們豈不是都能夠留不來,不消走了嗎?”董襲問道。

“在屯田的根本上建立民團。平時出產,農閒時停止軍訓。我看現有的軍丁中有部分人並不想分開,而流民中有部分壯丁又想參軍參軍。我看是否能夠如許,情願留下來的就留下來,情願參軍的就參軍,同時縣裡發文鼓勵軍丁和流民中的婦女自在婚配,或隨軍或本地安居都可。本地定居的,每戶授田十畝,稅賦三年內減三成計征。對弄虛作假或結婚後不奉侍對方白叟、小孩的,從重懲罰。如此一來,流民便安寧了,而軍丁們也成了家,一舉兩得。縣長請想,不管是本來的山賊還是避禍來的流民,如果他們都有地有家,還會去犯事嗎?我想,如果有內奸入侵,這些人恐怕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保衛故裡的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