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國我當家_第三十九章 農業改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是嗎?”劉墉一陣欣喜,倉猝道,“我先去看看。”

虞翻沉吟半晌,點頭道:“如許縣裡的支出雖減少了些,不過百姓能獲得更多好處,能夠放心務農,對於一方穩定倒是裨益很多。隻是我們才改成按比例征收,現在又改歸去,豈不授人與柄,說縣衙朝令夕改,不取信諾?”

虞翻帶著劉墉來到後衙花圃的涼亭,這裡架著一個小灶,上麵支著一隻小小的銅壺,“嘟嘟”地冒著熱氣。仆人為二人沏上香茶見禮出去。虞翻笑道:“這是本年采的新茶,公子無妨嘗一嘗。”品了一會兒,虞翻方說道:“公子,讀了晁大夫的《論貴粟疏》有何感觸?”

虞翻淺笑道:“公子說得有理。另有嗎?”

劉墉感慨道:“鄙人之前雖知百姓之苦,卻不知竟磨難如此;鄙人亦知安農、興農之重,卻冇推測竟重於斯。農業乃世人衣食之源,安身之道,儲存之本。鄙諺說:‘民以食為天,糧以農為主’,一個國度如果連公眾的溫飽題目都處理不好,何來的生長強大?隻要田裡有收成,農夫纔會放心,社會纔會穩定。‘腹中有糧,心中不慌’,隻要先處理好用飯題目,使百姓安居樂業,然後纔有精力、有能夠生長手產業、貿易等諸多財產。為何有黃巾之亂?田裡無收成而稅賦不減,百姓不能儲存而朝廷不知放賑佈施,天下如何不反?”

劉墉正色道:“晁大夫道,‘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獎懲。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但是普天下之地盤,大多在地主手中,平常百姓又有多少?因此我們即便采取晁大夫的‘貴粟’之策,獲益的倒是有地的富人,刻苦的還是平常百姓。”

劉墉捧著本身冥思苦想來的富農之策興沖沖地來見虞翻。虞翻見他到來卻非常驚奇,笑道:“公子莫非有先見之能?老夫正要去請公子,公子便來了。”

“這個怕是很難。”虞翻一皺眉頭,“千百年來便冇有多少改良。”

劉墉見虞翻附和,更加信心百倍,又道:“這內裡還能夠延展開去。雞糞發酵後能夠餵豬,豬糞措置後也能夠喂牛,牛糞可用來培養蘑菇,蘑菇采收後的下腳料又能夠培養蚯蚓或者蠅蛆,蚯蚓和蠅蛆則用來餵雞,如此循環來去,能夠有效地降落了豢養本錢,大大減少了人畜爭糧的衝突,極大地進步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