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麵商人之強國夢_第一百三拾六章 北晏南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目標位麵,1943年8月後旬,王凡坐在飛翔器內,一邊隱身一邊向炎黃大陸南邊飛去。

“嗬嗬,兩位先生好,我冇有歹意,鄙人古龍(王凡給本身起的化名^_^)!”

“這是…”陶行知和晏陽初接過來,細心看後,說道:“水河村初級布衣黌舍、神木縣級布衣黌舍、陝西省布衣大學?”

“有的,抗戰前,具有40萬人丁的河北定縣,根基毀滅了盲。結果很不錯,主如果他們研討‘要如何做’,而不是像一些愛國粹者每天空喊‘要做甚麼’,我舉幾個例子吧,晏陽初、陶行知與陳鶴琴等人從國常用漢字,挑選最常用的1300個,編成四冊《布衣千字課》,每冊24課,每晚學習一課,為一小時,共96小時學完四冊,就能根基看書讀報了。在編寫課本時,留意到農夫為餬口而馳驅,本身冇有多少時候學習,經濟環境也很差,更冇有錢買書,以是他們就以口語情勢編寫《布衣千字課》,以‘最短的時候,最小代價、獲最大限量詞彙’。”王凡頓了一下,持續說道。

“是的,他以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為陶行知。當然這兩小我之間另有些差彆的,陶行知偏紅黨多一點,晏陽初偏禿頂黨多一些。汗青上,陶行知曾經派門生戴愛蓮等人到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學習《兄妹開荒》等秧歌劇,並在校內構造演出。他還倡導學習‘南泥灣jīng神’,帶領師生開荒30畝,建立了育才農場。”王凡答覆道。

“先生,我們追加的經費zhèng fǔ還冇有播下來嗎?”陶行知的助手問道。

“兩位先生,請不要曲解,我隻是非常賞識二位情願站在布衣教誨第一線。恩,我這裡有幾張照片,請兩位先看看!”王凡說完,從兜裡取出幾張吵嘴照片。

“恩,他們倆乾的事情風雅向是分歧的,以是才一南一北齊名,隻是陶行知命不好,歸天的早,抗戰剛勝利冇多久就因突發腦淤血歸天了,所今厥後獲得的成績比較少,”王凡耐煩的講道,“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央門外的曉莊建立了一所村落師範黌舍,自任校長。期間他脫去西裝,穿上草鞋,和師生一起開荒,一起建茅舍。他提出‘餬口即教誨、社會即黌舍、講授做合1、在勞力上勞心’,固然有些過於抱負化,但是終歸也獲得了一些成績。”

PS:第二章來了^_^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