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糾結了好久,終究吐出一句:“再給我一個公職。”
第二,英格蘭銀行董事。這個聽起來很光榮,但是略微曉得一點金融知識的人都曉得,英格蘭銀行如許的中心銀行是不成能賺大錢的,因為他在究竟上是統統英國銀行的終究存款人,要具有很充沛的籌辦金,極度的時候能達到40%,而貿易銀行普通要少很多很多,把錢放貸出去才氣生錢啊。成為英格蘭銀行的董事,隻要羅斯柴爾德家屬如許錢多到手抽筋的人纔會去乾的事,貼現率(利率)又不是董事說了算,行長是個公職。並且你看財務大臣這個壞傢夥,還把唐寧的錢分到了那麼多家公司,更不成能成為有影響力的董事。
第三,東印度公司董事。這個更坑人,比英格蘭銀行董事更坑人。東印度公司最牛的時候支出要超越英國的國度財務支出,但那都是老皇曆了。跟著殖民擴大的無節製伸展,辦理殖民地和不竭的戰役使東印度公司疲於奔命,財務危急不竭產生。早在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時,本地三分之一的人丁被餓死,勞工奇缺,貿易幾近間斷,加上歐洲的經濟冷落,東印度公司幾近要停業,靠著向英國國會乞助纔沒真正停業。
不愧是三大國企之一,曆經泡沫後,南海公司冇有是以開張,並且還具有為數4,000萬鎊的資產。不過,南海公司在而後也冇有在南美貿易停業上生長起來,它首要仍然是一所幫手當局措置債務的公司。在1750年,西班牙當局向公司供應10萬鎊以撤消公司在南美的部分貿易優惠,自此公司退出其貿易停業,但其享有的殘剩貿易優惠則一向遲至1807年才告撤消。
現在的南海公司,就是措置債務的公司,在南海公司當官兒,當得越大越丟人!
財務大臣淺笑道:“這些都是僅次於公債的可靠的財產,獨一可慮的就是您需求一年以後才氣夠暢通,這個嘛,確切不太公道,輔弼大人決定向女王保舉給您一個高貴的爵位以表示您對國度和倫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