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內心卻想,袁氏這番話看似全麵仗義,實則大有機心!
柳小娘子聞聲庶母姚姬忍無可忍說出這番話時,一行已經淮水登岸,籌辦從陳州取陸路入京,在此之前,每當一處過所補給,姚姬無不嘗試要將她納回“統領”,被袁氏頻頻采納後,終究忍不住在這日出發之時,忿忿不平將背後幾近是統統背景搬動出來威脅。
即便早知這柳氏庶女不比淺顯,袁氏也被她這一拜驚怔非常,一邊扶起之時,神情未名凝重:“你這孩子,此番又為哪般?”
固然柳小娘子看來,薑姬有主母在後撐腰,併兼郎主寵嬖,竟然被不異身份之姚姬頻頻欺辱尚還啞忍,最後鬱鬱而終留一幼女,若非另有幾個忠仆,怕是當柳少卿回京時也早丟了性命,她對薑姬的怯懦實在不覺得然,可誰讓她是占了“本身”才得以續命呢?總得要為那雙憋屈死去的母女討回幾分公道,既然姚姬母女如此眼紅她手上那串珠玉,又顧忌著把落水一事揭穿,那麼就由得姚姬一起忐忑直至本相明白,也算先為這冤死之母女出口惡氣。
也就是因為柳小娘子並非王氏女,袁氏作為旁觀者才生顧恤,這時見女孩黑漆漆卻甚靈動的眼睛那般渴念俯視,一顆心更是柔嫩,不自發伸手將女孩摟於懷中,又觸了觸孩子尚短不敷總角的垂髮,話就說得“有失本份”了:“世母是為你好,這般聰明靈秀之智,待回到京都還當收斂幾分,你之嫡母出身王謝大望之家,本負傲氣,向來就有些矝傲,你在她麵前,聰明奉迎著些,千萬莫與姐妹爭強,之於那姚姬,倒不消憂愁,依你嫡母那樣脾氣,容不得她廢弛柳氏家風,之於你落水一事,世母會為你討回公道,你在嫡母麵前可不能挑釁唇舌,免得被曲解。”
“好教娘子得知,眼下頗得聖寵之元賢妃,早時與妾身及家姐極其要好,特彆家姐,曾與賢妃姐妹相稱,今妾身依郎主之囑,攜兩位幼女回京團聚,臨行前且得元刺史與家姐殷殷叮嚀托以禮信轉交賢妃。”
不知三年疇昔,境遷時移物是人非,小表妹柳蓁是否有所長進,如若一如當初,怕是會受袁氏壓抑小瞧呢。
袁氏緊跟著就說了要緊的話:“姚姬雖不要緊,切切不成藐視了元賢妃,元氏一門本屬微寒,元賢妃在入宮之前,不但已經嫁人,還與前夫生下一女,後與夫家和離因其貌美善舞才選入宮廷,竟被封妃!可見聖上寵嬖,唉,元刺史眼下實為寵臣,你此後,牢記不能與姚姬爭強,幸虧當回京都,姚姬恐怕也不在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