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你我激辯,誌才曾言‘縣乃民之縣’,不知先生可記得我當日所答為何?”黃粱應道。
“黃公非常之人,非常之言!不過以武除惡,終非底子之道啊。”戲鳶眼神裡微光閃動,言中成心。
“我知先生有經天緯地之能,不知何故教我?”黃粱目睹戲鳶歸心,不由扶起他大喜問道。
“誌才謬讚。不瞞先生,我自幼熟讀醫書,也曾學得過幾年岐黃之術,是以曉得意公之名。何況當年意公因獲咎權勢,被汙享福,其女緹縈冒死上書文帝,代罪救父,成為一時嘉話,天下何人不知?隻是冇想到這麼剛巧,仲簡竟然真是意公先人。”黃粱並不坦白,細細解釋道。
“戲鳶鄙人,願助主公成承平之道!”戲鳶激昂再拜道。
“恰是!其祖上便是文帝時的神醫淳於意。想不到黃公如此博學!”戲鳶讚歎道。
“依誌才之見,該當如何?”黃粱倉猝請教。
“明公請受誌才一拜!”戲鳶心中震驚過後,生出的是深深的愛護之情。他本來以為黃粱隻是個愛民的豪傑義賊,跟從他好歹能安一方百姓。比及這番扳談以後,方知麵前此人,其氣度目睹即便縱覽天下,隻怕無人可及,不由得敬佩非常,暗道誓死助其達成弘願。
“黃公觀仲簡如何?”戲鳶問道。
“以主公看來,四方黃巾如何?”戲鳶不答反問。
“提及來也真算一段傳奇嘉話。傳聞意公育有五女,卻無男丁,後將一身醫術儘數傳於幼女緹縈。緹縈因救父雋譽傳遍天下,是以其子皆從母姓,淳於世家由此得以傳繼。隻是傳到仲簡這一代,兩兄弟都是不愛醫道愛武道,倒讓其父憂心不已。”戲鳶道。
“‘三公將軍’總計三十萬人馬雄踞北地,數退盧植,且民氣歸附,有望取勝進逼司隸;‘神上使’張曼成領十數萬人馬占有南陽,遍觀南地,無人可敵;至於東麵青徐兩州,雖知名帥坐鎮,但其地民風剽悍,轄下黃巾英勇善戰,官兵皆懼;豫州黃巾多次大敗,已難有一戰之力,兗州黃巾也被曹操數度擊破,恐難久撐。”一談及麵前情勢,黃粱笑容滿麵。
黃粱見戲鳶神情嚴厲,沉默不語,持續說道:“方今漢室腐朽,積重難返,天下不堪忍耐者,豈獨黃巾?內宦外戚勾心鬥角,三公九卿中飽私囊,便是士子黨人又有幾個至心為民?更彆提所謂天子。這漢室或興或亡,民皆痛苦無異,唯分輕重罷了。若要天下承平,需廢君而立道,輕官而重民,以民薦賢,賢者為官,賢集則道成。然人之一時為賢,一定平生為賢,民不時可察之,到處可督之,使賢者不能怠。眾賢不怠,則道顯承平。”黃粱心中盪漾,奇思層出,妙語不竭。實在這說得出色,講白了就是拔除天下之君的觀點,以民主推舉的體例保舉賢士當官,由賢達之士構成所謂的“道”,由道來管理國度。這個道實際上就是近似於政黨的意義。而“賢達之士”的稱呼也不是畢生製,不時候刻受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