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三國之誰可爭鋒_第六十八章 孰強孰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戰役中向來都隻是弱的一方死守,“先為不成勝”,然後找準機遇,“以待敵之可勝”,但司馬懿古蹟地突破了這條規律,諸葛亮古蹟地顛覆了這類邏輯。

不得不讓人感慨,魏國太“謙善”了吧?更有人提出,假定諸葛亮不亡,“終其誌意,比年運思,剋日興謀”,那麼則會使魏國雍涼士卒不得解甲,中原鐵騎不成釋鞍,廟堂群臣不敢忘“守土抗戰”之責,全軍將士不敢廢“枕戈待旦”之令;

不管諸葛亮如何地威脅、利誘、諷刺、聘請,司馬懿咬定了絕對不打擊的真諦,這時他又是多麼地明智啊。

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直到魏明帝駕崩後,才被政敵曹爽剝奪實權。由此可見,魏明帝在日,底子無兔死狗烹的能夠。假假地想一下,以諸葛亮之才,以諸葛亮之大誌,如果換做在魏國,一道出師表,龍驤虎視、兵戈所指、廓清宇內、一統江山也不是不成能的吧。

而魏國統帥卻在占儘天時、天時、人和等無益前提下,表示得“無禦敵之意”,隻能夠“務自保全”,以擋住弱敵“猖獗”地進犯。

如果將這一段弱國頻頻入侵強國的,不成思議的汗青放在當代。也是令人難以接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