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再續漢家三百載江山_第460章 河南諸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說著,在暴露一個極具有威脅意味的笑容以後,張國紀不再理睬周王便扭頭徑直分開。

作為傳統農業國度,中原對於中漢文明有著極其深切的認同感。在傳統國民氣裡,常常也是以為,得中原者得天下。

在這小我口大國,販子始終隻是占有著社會的少數。而想要保持這個社會的運轉,聰明的統治者必定會想到,聯絡到泛博的底層百姓。

周王,唐王,這兩位和北麵的晉王,代王一樣都是自太祖年間傳承下來的少數幾支藩王。周王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後嗣,而唐王則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個兒子的後嗣。

有明朝一代,僅僅一個河南府就曾經有十一名親王。傳承至今,固然有的人跟著時候流逝而消逝,可也有的人,跟著新君的即位而千裡迢迢趕了過來。

位於黃河下流的河南地區,這裡是中漢文明的發源地,這裡更是中華的糧倉。無數的冬小麥,正承載著農夫新的但願,在田間漸漸的孕育著。

福王自不必說,這是現在南都城的天子也是大明朝最富有的王爺,光一個河南省百分之四十的地盤都在他的手上。

福王在南京即位的動靜,周王位於開封城的朱肅溱是第一個曉得的。遵循事理來講,開封府間隔洛陽更遠,反而是南陽的唐王間隔更近。普通來講,如許的動靜應當是唐王先曉得。

在河南諸王當中,在職位上獨一能比得上福王的,不是老牌的周王,唐王,而是位於明天衛輝府的潞王。

唐王,崇王過分軟弱,潞王有太多嬌縱。而在河南,南明獨一擔憂的變數便是周王。

第一代潞王朱翊鏐乃是明神宗的同母胞弟。萬曆十七年,潞王就藩,當時候年青的萬曆天子第一次公開反對文官的安排,親身為本身這個弟弟設想並製作了潞王府,僅一項便破鈔白銀超越三十萬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