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_第三十五章 英才濟濟龍鳳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諸吏聽得他的話,臨汾淪陷這個動靜所帶來的一點不安,愈是消逝,好幾人陪著輕笑出聲。

此吏的年事比房玄齡小些,約莫三十三四歲,身高、邊幅都不凸起,卻自有一股英爽之氣,不失儒雅,舉止言辭精乾,乃京兆杜氏以先人,名杜如晦。現為李世民帳下法曹參軍。

——“長春宮”是北周武帝時所建,初名晉城,位於馮翊郡,後代之大荔縣,東臨黃河,麵對蒲阪渡口,後因四時如春,改名長春宮。李淵渡河入關中以後,最早就是駐在此處。

——“右領軍多數督”,就是李淵剛起兵,將軍隊分為全軍時,任給賣力率領右軍的李世民的軍職。自這時起,柴紹就在了李世民的帳下,侍從李世民交戰到今。

“典簽”,典者,掌管;簽者,署名。此職始於南朝,為朝廷監督出任方鎮的諸王而設,多以天子近侍充當,因其權勢特大,故又有“簽帥”之稱。到了於今,典簽的權力固已經冇有南朝時大,但仍然賣力幫手主帥措置軍務,上傳下達,職位相稱首要。——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妻兄,兩人的乾係當然靠近,李淵用長孫無忌出任李世民的典簽,也是對他兒子的信賴。

望著柴紹驅馬拜彆的雄渾背影,李世民摸著短髭,深思了會兒,參謀擺佈:“陳公安在?”

騎在頓時的李世民一邊策馬前行,一邊正看著輿圖。

鄭仁泰、杜君綽皆是李世民帳下敢戰的騎將。

待檄文送出,房玄齡中間的又一吏員,進言說道:“殿下,‘兵貴神速’,霍邑若失,則既定之策,恐將難以再得發揮。今雖已令李公等嚴守,仆之鄙意,我軍仍不能掉以輕心,宜傳令各部,加快行速,以期儘快到達龍泉郡。並可令馬隊一部,先行趕往。”

卻這柴紹,不但武勇出眾,且有智謀。從長安投奔李淵之際,他在路上碰上了從河東前去晉陽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當時追捕李建成、柴紹等的文書甚急,李建成兄弟很擔憂,就與他相謀,以為“隋郡縣連城千不足裡,中間偷路,必將不全”,不如“且投小賊,權以自濟”,柴紹反對:“不成。追既急,宜速去,雖稍辛苦,終當獲全。若投小賊,知君唐公之子,執覺得功,徒然死耳。”李建成從之,於是共走太原。他們這才安然無恙地趕上了李淵的起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