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_第三十七章 疑或圍魏從容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善道說道:“三者利弊,各是如何?請公細說。”

很快,屈突通、劉黑闥等彆離馳馬來到。

李善道摸著短髭,俯身細看,幾次看了好一會兒,問屈突通:“三策當中,公覺得何策為上?”

劉黑闥立即明白了李善道話裡的意義,說道:“郎君,但是狐疑李世民將會從吉昌渡河,度過河後,從文城郡打擊我軍的火線與側翼?”

“持續打擊霍邑的話,羅柱國言之有理,我軍以連勝之勢,反觀霍邑守卒不但不很多,連敗之餘,士氣也必定衰弱,短日內攻陷霍邑的能夠確切有,但若李世民果然采納‘圍魏救趙’,竇公能擋住的話,自是最好,萬一擋不住,我軍就傷害了,此攻霍邑之利弊。

卻還是前文所述的那句話,這文城郡,實是足以威脅漢軍火線、側翼的要地一處。

從投瓦崗以來,李善道麵對挑選的時候很多,但向來冇有任何一次,比此次讓他最難挑選。

換了那個來,不說驚駭,顧忌都是少不了的。

卻這王君廓“士氣”如此此話,說的有事理。

李善道極力將本身對李世民的這份顧忌掩住,——他是漢軍主將,不能仗冇開打,就先在本軍將領前弱了自家威風,撫髭安閒,轉問屈突通,說道:“屈突公,你如何看?”

“請屈突公、我賢兄等來見。”李善道思考了半晌,令道。

李淵太原起兵今後,就是先節製了靈石,衝破了雀鼠穀,然後攻陷霍邑,這才翻開了從太原南下的通道。——從太原南下,或北上太原,凡是三條門路可選,一條名千裡徑,一條名統軍川,千裡徑是北魏時開鑿的近山門路,統軍川是遠路,但首要的門路就是雀鼠穀內的驛道。

從坐在諸將叢中的羅藝,抬眼偷覷李善道神采,站將起家,恭敬地行了個軍禮,說道:“大王,臣之鄙意,我軍現距霍邑,隻一天多的路程了,且已刺探清楚,霍邑城中,算上李孝基前時派去的援兵,總計亦才數千,我軍數萬雄師,挾連勝之勢,今往攻之,縱不能一舉拔之,然短日內克取其城,也非不能!如果現卻撤兵,未免可惜。況便李世民即便真的想要‘圍魏救趙’,有竇公在文城,也足能阻之,——至不濟,大王也可遣援兵,聲援竇公。

他再三決定,做出了決定。

輿圖鋪展在地上。

“若他果是采納此策,那這霍邑……?”

作為後代來者,竇建德、李世民兩人,固然一長、一少,比之威名,竇建德敗而複起,稱霸河北北部頗久,現亦強過李世民,但是他兩人誰的用兵才氣更強,李善道焉會不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