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道:“我不曉得。隻不過那日雁門關外一戰,阿誰契丹軍人的麵貌身材,卻跟你一模一樣。這一架打將下來,隻嚇得我趙錢孫魂飛魄散,心膽俱裂,那仇家人的邊幅,便再隔一百年我也不會健忘。智光大師抱起那契丹嬰兒,也是我親眼所見。我趙錢孫行屍走肉,世上除了小娟一人,更無掛懷之人,更無掛懷之事。你做不做丐幫幫主,關我屁事?我乾嗎要來誣告於你?我自認當年曾參與殛斃你的父母,又有甚麼好處?喬幫主,我趙錢孫的武功比你可差得遠了。如果我不想活了,莫非還不會他殺麼,非要來這兒冒充是你的殺父殺母仇敵,讓你脫手殺我報仇?”
“帶頭大哥、汪幫主和我三人因對雁門關外之事心中有愧,除了向少林寺眾長老申明顛末,又向死難兄弟的家人報知凶信以外,並冇向旁人提起這事,而那契丹嬰孩也就寄養在少室山下的農家。事過以後,如何措置這個嬰兒,倒非常毒手。我們對不起他的父母,自不能再傷彆性命。但說要將他扶養長大,契丹人是我們死仇,我們三民氣中都想到了‘養虎貽患’四字。厥後帶頭大哥拿了一百兩銀子,交給那農家,請他們哺育這嬰兒,要那農夫佳耦自認是這契丹嬰兒的父母,那嬰兒長成以後,也決不成讓他得知領養之事。那對農家佳耦本無子息,歡天喜地地承諾了。他們涓滴不知這嬰兒是契丹骨肉,我們將孩子帶去少室山之前,早在路上給他換過了漢兒衣衫。大宋百姓恨契丹人入骨,如見孩子穿戴契丹裝束,定會侵犯於他……”
丐幫前任幫主汪劍通威名素重,於喬峰、諸長老、諸弟子皆深有恩德,群丐雖獵奇心甚盛,但聽這事有損汪幫主的申明,就誰都不敢相詢了。
;
智光接著說:“但當時咱三民氣想混戰當中,有兄弟掉入了亂石穀內,那也甚是平常。我們安葬了殉難的諸兄弟後,餘憤未泄,將一眾契丹人的屍身提起來都投入了亂石穀中。帶頭大哥和汪幫主都不知那契丹報酬何隻封了他們穴道,而不殺他們。三人籌議不出成果。帶頭大哥就舀些溪水來,化開了地下凝血,塗在石壁之上,然後撕下白袍衣衿,將石壁的筆墨拓了下來。那些契丹筆墨深切石中,幾及兩寸,他以一柄短刀隨便描畫而成,單是這份手勁,我看便已獨步天下,無人能及。三人隻瞧得悄悄駭怪,追思前一日的景象,兀自心不足悸。回到關內,汪幫主找到了一個牛馬估客,那人常往遼國上京販馬,識得契丹筆墨,便將那白布拓片給他一看。他用漢文譯了出來,寫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