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 中 小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雨水節能夠限於農夫卜稻色的。這類民風的發源必甚早,且不以食用為目標。後代甚麼時候起逐步轉為食用不得而知。但據《廣東新語》的記錄,清朝時廣州人的“炮穀”和孛婁很類似,是供食用的:“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開糯穀,名曰炮穀。覺得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14]
孛的意義據《說文》解釋是變色之意,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按,孛之狀,光芒四射,如草木枝葉旁出。”推想糯穀或米爆裂後色彩變白,故用孛描述。同時爆裂的聲音如孛音,也有表音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