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修建,1933年完工,用時3年建成。彆的另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另有一些從屬修建,包含山上的朗傑劄倉、僧官黌舍、僧舍、東西天井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處所當局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1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保藏和儲存了極其豐富的汗青文物。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鬆讚乾布期間距今已有1300年的汗青。 唐初,鬆讚乾布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為妻,為誇耀後代,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史料記錄,紅山表裡圍城三重,鬆讚乾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製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鬆讚乾布的跑馬場。當由鬆讚乾布建立的吐 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烽火。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撐下,五世達賴 建立葛丹頗章王朝。
此中五世達賴的靈塔高達 14.85米,當時為製作它,共破鈔白銀104萬兩,並用去了11萬兩黃金和15000多顆珍珠、瑪瑙、寶石等。十三世達賴的靈塔也高達14米,用去了1.9萬兩黃金。另有五世達喇的靈塔裡有一顆大象腦裡天生的比大指拇還大的珍珠。
它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鬆讚乾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製作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修建麵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數為石木佈局,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光輝,氣勢宏偉,是藏族古修建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聖殿。
布達拉宮統統宮殿、佛堂和走廊的牆壁上,都繪滿了壁畫,四周另有各種浮雕。壁畫和雕塑多數燦豔多彩,題材首要有高原風景、汗青傳說、佛教故事和布達拉宮製作場麵等,具有較高的汗青和藝術代價。 宮內保藏了大量文物珍寶,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軸畫)近萬幅,金質、銀質、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種佛像數以萬計
屋簷下的牆麵裝潢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厚的藏傳佛教色采。柱身和粱仿上充滿了素淨的彩畫和富麗的雕飾。內部廊道交叉,殿堂雜陳,空間盤曲莫測,置身此中,步入奧秘天下。
薩鬆郎傑殿中供奉有效藏、漢、滿、蒙四中筆墨謄寫的康熙天子長命牌位和乾隆天子畫軸。表示了曆代達賴同中心當局的附屬乾係。在一些殿中還吊掛有清朝天子的匾額。在達賴居住的宮殿中另有大量豪華的陳列、服飾。整座布達拉宮可謂是一座修建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連合和國度同一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