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_第92章 延秋門君臣奔竄 馬嵬驛兄妹伏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好景不堪愁裡看,偶爾觸目更傷情。

花門剺麵請雪恥,慎勿出口彆人狙。

朔方健兒好技藝,昔何勇銳今何愚。

又向人間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隻因本身營三窟,強欲君王駐六飛。

調寄《添字昭君怨》

恨不如沐猴,幼化潛蹤跡。

自古賢君相與賢妃後,無不謹身修德,克儉克勤,上體天心,下合人意,以是能防患於患未作之先,轉禍於福將至之日,庶幾四方能夠無慮,萬民因此得所。如其不然,為上者驕奢淫佚,不知敬天勸民;而權惡庸劣之臣,與那怙寵恃勢、敗檢喪節的嬪妃戚畹,擅作威福,隻徇一己之私,不顧國度之事,乃至天怒人怨,兵戈頓起,處所失守,宗社幾傾;彼賣國權臣,以及勾引君心的女子小人固終不免於誅戮,然萬民已受其塗炭,天子且至於蒙塵,到當時,方谘嗟歎悼,追悔前非,則亦何益之有哉!

金鞭斷折大將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昔年淡掃眉,本日血汙頸。不幸天子姨,卒難保首級。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化。

卻說玄宗聽信楊國忠之言,催逼哥舒翰出戰,遂至全軍淹冇,主帥遭殃。潼關淪陷,因而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處,守將都棄城而走。唐朝軌製,各邊鎮每三十裡設立一煙墩,每日傍晚時分,放煙一炬,接遞至京,以報安然,謂之安然火。那進安然火三夜不至,玄宗心甚惶惑。忽飛馬連報,說哥舒翰喪師失地,賊兵乘勝而進,勢不成當。玄宗大驚,當即調集廷臣商討。

玄宗當日聞楊國忠為眾軍所殺,急出至驛門,用好言安撫眾軍,令各收隊。眾軍隻是喧鬨擾攘,圍住驛門不散。玄宗傳問:“爾等為何還不散?”眾軍嘩然道:“反賊雖殺,賊根猶在,何敢便散?”陳元禮奏道:“世人之意,以國忠既誅,貴妃不宜複侍至尊,伏候聖斷。”玄宗驚奇失容道:“妃子深居宮中,國忠即謀反,與他何乾?”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眾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猶在帝擺佈,豈能自安;願皇爺沉思之,將士安則聖躬方萬安。”玄宗沉默點頭,轉步回驛,不忍入行宮,隻於驛旁冷巷中,倚杖垂首而立。京兆司錄韋諤,即韋見素之子,當時正侍立於側,乃跪奏道:“公憤難犯,安危在瞬息間,願陛下割恩忍憂,以寧國度。”玄宗乃步入行宮,見了貴妃,一字也說不出口,但撫之而哭;門外嘩聲更甚,高力士道:“事件持久。”玄宗攜著貴妃,出至驛道北牆口,大哭道:“妃子,我與你今後永訣矣!”楊妃亦涕零哭泣道:“願陛下保重,妾負罪很多,死無所恨,乞容禮佛而死。”玄宗哭道:“願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回顧高力士:“汝可引至佛堂善處之。”說罷,大哭而入。楊妃上佛堂禮佛畢,高力士奉上羅巾,促令自縊於佛堂前一果樹下,年三十有八,時天寶十五載六月也。噫,此正白樂天《長恨歌》中所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