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_第91章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由來世亂見忠臣,矢誌掃妖氛。甚羨一門雙義,笑他諸君無人。

官軍既敗,哥舒翰獨與麾下百餘騎,自首陽山渡河,向西入關;餘眾奔相稱外,時已昏夜,關前原有三個極闊極深的大坑塹,以防賊人牴觸的,當時敗兵逃歸,搶先入關,慌亂裡黑暗中,不覺連人帶馬,多被跌入坑塹內;斯須之間,坑塹填滿,厥後者踐之而過,如履高山。二十萬人馬出戰,敗後得歸者,八千餘人。崔乾佑乘勝,攻破潼關。哥舒翰退相稱西驛中,揭榜收合敗卒,欲圖再戰。部下番將火拔歸仁心欲降賊,及聲言賊兵將至,促哥舒翰出驛上馬。火拔歸仁言道:“主帥以二十萬眾,一戰而儘,有何顏複見天子;況又權相所疑忌,獨不見高仙芝、封常清之事乎?即請東行,以圖自全之策。”哥舒翰道:“吾身為大將,豈肯降賊。”便欲上馬。歸仁叱部卒,係哥舒翰兩足於馬腹,不由分辯,加鞭而行,諸將有不從者,都被纏縛。遇賊將田乾真,引兵來策應,遂將哥舒翰等執送祿山軍前。祿山本與哥舒翰不睦的,當時卻不記舊怨,用言勸他降順。哥舒翰隻得降了,火拔歸仁自誇其功,大言於眾,覺得哥舒翰之降,我之力也。祿山聞之大怒道:“歸仁背朝廷,逼主帥,不忠不義!”命即斬其首以示眾。當年安祿山奏請用番將守邊,厥後背叛,多得番將之力;火拔歸仁自誇是番將,故敢大言誇功,亦不想竟為祿山所殺。恰是:

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賊聞失容分軍還,不敢長驅入兩京。

這一場喪師,非同小可。此信報到京師,吃驚不小。恰是:

卿擁重兵,不乘賊無備,急圖規複要地,而欲待賊自潰,按兵不戰,坐出事機,卿之心計,朕所未解。倘曠日耐久,使無備者轉為有備,我軍拖延,或無勝利之績,國法具在,朕自不敢徇也。

崎嶇盤曲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節。

二人既死,命哥舒翰統其眾,並番將火拔歸仁部卒,亦屬統轄,號稱二十萬,鎮守潼關。

當下封常清收合餘眾,再與廝殺,又複大敗,賊兵乘勢奮擊,遂陷東京。河南尹達奚珣,出城投降,獨留守李憕、中丞盧奕、采訪判官蔣清,不肯投降,城破之日,穿朝服坐於堂上,安祿山令人擒至軍前,三人同聲罵賊,一時三人都被殺。封常清收聚敗殘兵馬,西走陝州。時高仙芝屯兵於陝,封常清往見之,涕零而言道:“鄙人連日血戰,賊鋒銳不成當。”竊計潼關兵少,倘賊衝突入關,則長安危矣!不如引屯陝之兵,先據潼關以拒賊。”高仙芝從其言,即與封常清引兵退守潼關,修完守備。賊兵公然複至,不得入而退,這也算是二人守禦之功了。誰知那監軍寺人邊令誠,常有所乾求於仙芝,不遂其欲,心中挾恨;又怪封常清不時無所饋獻,遂密疏劾奏封常清,以賊搖眾,未見先奔,高仙芝輕棄陝地數千裡,又私減軍糧,以入己囊,大負朝廷委任之意。玄宗聽信其言,勃然大怒,即賜令誠密敕,使即軍中斬此二人。令誠乃佯托他事,請二人麵議;二人既至,未及敘禮,邊令誠舉手道:“有聖旨敕賜二位醫存亡。”遂喝擺佈:“代我拿下”宣敕示之。常清道:“敗軍之將,極刑奚逃;但朝議俱以祿山之眾為不難殄戮,非確論也。臣死以後,願勿輕視此賊,宜兼任良將,多練精兵以圖之。”仙芝道:“吾遇賊而退,罪固當死不辭,謂我私侵軍糧,豈不冤哉!”二人就刑之時,部下士卒,皆大喊稱冤枉,其聲震驚六合。先人有詩歎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