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趙頊又急倉促地跑去崇政殿,幾個在朝大臣也都在那等著呢?
趙頊在向皇後的服侍下,又重新打扮了一下,用皇冠把阿誰烙字埋冇了起來。
“李氏,雖不是書香家世,但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又和順賢惠,孫兒練兵,起居飲食多賴李氏。其父是泉州海商,雖是販子,卻知報效朝廷。李父幾近捐儘產業,充當練兵軍資。公忠體國之心,可見一斑。”趙頊緩緩道來。
哲宗朝時,高太後還政哲宗後,還詭計通過寺人乾與朝政,宰相章惇不顧高太後向哲宗討情,就把阿誰寺人殺了。士大夫對朝政的把持,可謂是密不通風。
前次回宮,戴著皇冠,擋住了烙字。此次,來得倉猝,趙頊倒是健忘了此事。
在當代,即便是天子結婚,也不能本身做主,要宰相看家世選人,然後顛末兩宮娘娘同意。向皇後就是如許嫁給趙頊的。向皇後就是仁宗朝時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
“官家要練兵,哀家曉得,擇一良將便可,何必親力親為。還在頭上烙字,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曹太後撫摩著趙頊額頭上的火字,不曉得是活力,還是歡暢,或者是心疼。
“聖母娘娘不必擔憂,是內閣把持朝政,非宰相把持朝政,孫兒會重視的。”趙頊寬解道。
曹太後對趙頊乾坤專斷式的變動朝政軌製非常不滿,但看到這個機構不但不失本來那些機構的感化,在行政效力上有大大地進步了很多。不得不驚奇趙頊的天賦異稟。
兵士以刺字為辱,都是因為這個。不過,自趙頊烙字後,兵士們都不再以刺字為辱,反覺得榮。能和當明天子一個樣,不得不說是一種光榮!
如果是之前的趙頊,曹太後恐怕要斥責一番,但是現在的趙頊,讓曹太後信賴了他有才氣竄改現在大宋的困局。
本來肝火中燒的曹太後看到有外人在場,一下子也安靜了下來。
而正因為這個,趙頊更加顯得孤傲,孤傲是不能敞開的,不然就會蒸發。這類孤傲,也不竭地竄改著趙頊的氣質。
“官家本日之事但是做得過分度了,大過年的,如此驚擾百姓,另有個天子的模樣嗎?”沉默了一段時候,曹太後彷彿想起甚麼,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