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華芙取過香燭,林公公便退在一邊。舒娥領著華芙、丁香和紫毫便在星空下露天焚香禮拜。又因為織女乃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俗稱“七姐”,以是女子禮拜織女,都是禮拜七次。
釵頭燕”典見《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謀欲碎之,明旦發匣,惟見白燕飛天上。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義山用此典,正暗指女羽士是宮人出身。至“每朝珠館幾時歸?”係女羽士有事他去,義山來訪未見,故戲問釵燕以歸期。
兩隻紅色的大碗中盛滿虎魄色的液體,內裡各放著一隻金色的不知是甚麼的生果,透過液體能夠瞥見一個瓜皮上麵雕著織女下凡的圖案,另一個則雕著天孫織錦,服飾人物,無不栩栩如生。
舒娥感激一笑,丁香又問道:“這‘笑靨兒’的色彩極好,卻不知是如何做的?”
舒娥心中又是一震,方纔聽丁香的話時心中的那種奇特的感受也越來越是了了。本來,心中的異感,竟是為此。
舒娥麵前隻是惠風的銀釵在閒逛,不自禁地伸手扶了扶本身頭上的珠釵。
舒娥低聲說道:“難為你了。隻是萬事順其天然,彆讓她……瞧出端倪。”舒娥話中那長久的停頓,便是因為舒娥說到紫毫,俄然心中一動,想起了紫毫頭上那一支蝶翼流蘇素銀釵。
【注】題目原句是: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李商隱《聖女祠》:“鬆篁台殿蕙蘭幃,龍護瑤窗鳳掩扉。無質易迷三裡霧,不寒長著五銖衣;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寧無劉武威?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
一時舒娥出來,瞥見林公公他們則忙著從廚房裡端出一件件精奇的食品,都擺在門外的石案上。
若采辦一斤巧果,此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麵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腔。
丁香又說道:“你也不要無謂擔憂,林公公不是說了嗎,曹家老爺精力奕奕。府上想必統統安好吧,隻是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