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_第一百三十四章 徐家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徐衛聽之,半晌無語。如此違背軍事常理的決策都能出台,另有甚麼可說的?把握大權的宰相們既不知兵,也不懂兵,卻能批示火線。在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的武臣們又本能地躲避政治,目睹較著不公道的戰略也不斧正。大宋“以文製武”的戰略真是登峰造極了。

“這刀確為女真人所使,乃是紫金山浮橋保衛時,從一名金軍千夫長手中奪得。”徐衛先容道。

很長時候,叔侄二人未發一言。徐衛正襟端坐,徐紹品茶不語,兩人各懷苦衷。

“大多都在將門之手。”徐衛答道。這話不是冇有按照,“將門”是北宋軍史上一種突呈征象。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世人皆知。但大將們丟了兵權以後,不但獲得了繁華繁華,其後輩還被批準蔭補武職,優先汲引等特權。這類政策培養出一批連綿數代,累世為將的“將門”。到了北宋中前期,這類征象更加遍及。在與契丹黨項兩國的耐久戰役中,出現出多量軍功卓著,聲望極高的大將,如種世衡、郭遵、劉賀、姚兕、折德扆、楊業。宋廷雖推行“崇文抑武”國策,但需求這些人鎮守邊關。是以,這些軍中大戶的後輩也接踵成為武官,並耐久鎮守同一地區。現在手握重兵的種師中、姚古、折可求等人,便是將門以後。

有功德者上前旁觀,驚奇道:“這莫非是女真人所使戰刀?”他這麼說一句,餘者都擁了過來,爭相觀賞,紛繁獎飾好刀。

徐衛應允,兩人一時墮入沉默。又過一陣,徐紹方問道:“你部練習如何?”

“樞密相公,這份壽禮分量不輕呐。”有官員歎道。

不過,大宋曆代天子對武將世家也不是冇有防備。凡是不答應一個武將家屬耐久駐防一地,這裡的耐久是指數十上百年,不過折家軍例外,他們從唐月朔向到宋末,幾百年間世代鎮守府州。其次,也不答應將門耐久把持一支軍隊,實施頻繁的變更和改換,就是馳名的“將不知兵,兵不識將”。但是,即便如此,兩宋期間武將兵變的例子也很多,最聞名的便是南宋吳曦之亂。不過遭到軌製的限定,兩宋的將門翻不起多大的風波來。這就是為甚麼稱“將門”而不是“門閥”。

徐紹聞言點頭:“不好,你雖為武臣,還需多讀書纔是,於你大有裨益。”

在後堂陪了嬸孃哥姐一陣,徐紹遣人來催,讓他和徐良兩兄弟出去作陪。那樞密院普通官員彷彿都有默契,絕口不提公事。隻說些坊間妙聞,陳年舊事,徐良想儘體例接話,徐衛倒是隻聽不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