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右丞所言極是。眼下要務,便是穩定局勢,首要的便是穩住江淮。若逼迫太急,恐怕……”吳敏因為擁立之功,極儘榮寵,官拜少宰,也就是尚書右仆射。不但管了行政,還身兼樞密使管軍事!從他身上能夠看出,一來趙桓是在對擁立過他的大臣投桃報李,二來新帝身邊實在冇有甚麼人纔可用。他這話雖說得含蓄,但恐怕就那執燭的內侍也聽得出來。他是在擔憂太上皇在一班老臣的幫部下,於江淮另立朝廷!一山二虎,一天二日!
李綱內心一驚!聽陛下此意,是又要對蔡攸脫手了?太上皇的舊臣已經殺的殺,貶的貶,官家如何還不乾休?思前想後,上前奏道:“陛下,現在上皇居於江淮,朝中大臣跟隨而去者十之三四。東京政令難以通行於南邊,此時不宜操之過急。”
微微點頭,身後內侍即宣二人入閣麵君。吳敏李綱踏入閣中,行了大禮,陪侍在君側,不敢輕意開口。改過君即位以來,太上皇舊臣大多或開公或奧妙地被正法!實在冇有推測,官家年方二十出頭,手腕竟是這般……
吳李二人俱不敢答,麵麵相覷。趙桓見狀,也不逼迫,笑道:“朕在東宮時曾聽人說,太上皇夢白虎現於北方,問於蔡攸,答曰主得一虎將,即郭藥師。現在郭氏安在?”
恰好朝野言論紛繁指向童貫,趙桓便當即下詔貶謫!撤消其郡王爵位,降為左衛大將軍。貶了童貫還不解氣,他又想起了還留在東京的大寺人梁師成。這梁師成自稱是蘇軾的私生子,趙佶在位時遭到寵任,升為檢校太殿,凡禦書詔命皆出自其手,乃至仿照趙佶筆跡,捏造聖旨,民憤極大,為“六賊”之一。更要命的是,鄆王趙楷企圖擺盪趙桓太子職位,梁師成績是其得力打手,上竄下跳,搖旗號令。趙桓念這“舊情”,將其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由開封府“庇護”前去到差,走在半道上直接勒死!
合法大宋朝野暗自光榮這些北方來的禍害終究走了時,一記悶棒直敲在他們腦門上。南侵的金軍固然撤走,但金國派出的使臣隨厥後到。要求很簡樸,就兩樣東西,錢和地,不過另有一條,能夠忽視不計,那就是大宋天子要稱金帝為伯父。錢要得未幾,換算成白銀也就幾千萬兩。地就更未幾了,隻要太原,中山,河間三府。歸正大宋朝廷有的是錢,幅員又還算廣寬不是麼?至於尊金帝為“伯父”那就更不在話下了,歸正也冇皮冇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