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進和範秀安一起下了城頭,兩人本日這番閒談或者說是摸索,兩邊都極其對勁。
範秀安目光熠熠地盯著高進,“古北寨的位置極好,現在高老弟接辦四海貨棧,這名聲也打了出去,來年那些客商再來古北寨做買賣,土默特的韃子如果又要內鬥,豈不是我們趁機壓價收貨的好機會。”
“略知一二,高爺應當曉得,綏德地處衝要,乃是勾連南北的要道,素有旱船埠之稱。”
高進和範秀安很默契地冇有再說話,反倒是聊起了彆的,環顧著土牆外的郊野,範秀安朝高進道,“我曾聽長輩說,這古北寨本來是俺答汗命人所築,彼時土默特部招降納叛,有白蓮教的賊首裹挾百姓投奔,在這些處所耕作良田,乃至一度號稱塞上江南。”
綏德商幫也有本身的馬隊和私軍,範秀安手底下就有著近兩百的馬隊,但是那樣的馬隊倒是他花了近十年時候才湊起來的,並且他固然不諳兵法,但是見地很多了,也曉到手底下的馬隊當然設備精美,砍殺那些鬍匪不廢甚麼力量,可如果對上高進部下那些仆人,一定占得了便宜。
安步在古北寨的土城圍牆上,高進和範秀安走了一圈後立足停下,穿戴黑衣的仆人就站在不遠處保護,看向城門口已見寥落的車隊,範秀安不免有些感慨,“那三娘子公然是女中豪傑,竟然硬撐著一口氣和那卜失兔合婚,現在歸化城的歸屬灰塵落定,這古北寨今後在高老弟手上怕是要更加繁華了。”
對於範秀安口中的“塞上江南”,高進固然有些興趣,不過冇有細心扣問,畢竟對於朝廷來講,當年白蓮教裹挾數萬百姓投韃是件掉麵子的事情,但是本相誰又說得清楚,誰曉得那些百姓是被勾引裹挾,還是因為活不下去纔去投韃。
“侯先生,對這綏德商幫,你體味多少?”
“範兄真的感覺歸化城接下來會承平嗎?”
侯三在古北寨多年,對陝北的商幫天然體味,比起大同的晉商,這綏德商幫固然財力權勢都差了些,但還是榆林鎮裡首屈一指的大商幫,畢竟綏德這個處所本就是陝北重鎮,南來北往的貨色會在此地堆積,向來盛產商賈。
範秀安臉上的神采複歸於安靜,他方纔一番話,既是心聲,也是在摸索高進。
“開中法”改“折色法”後,留在西北邊塞持續種糧食便冇了本來那等暴利,那些早就賺足了銀子的陝西販子便紛繁前去運河沿岸的兩淮食鹽轉運關鍵揚州,成為專業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