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8章 河水四(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當其衝飄也,而略無生草,蓋常不定,眾風之門故也。風山西四十裡,河水南出,孟門山與龍門山相對。《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涅石。《屍子》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邱陵高阜滅之,名曰大水。大禹疏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北登盟門,九河之隥。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阸,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複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此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來往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濬波頹疊,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又有燕完水注之,異源合舍,西流注河。河水又南得鯉魚澗,曆澗東入,窮溪首便其源也。《爾雅》曰:鱣,鮪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不然點額而還。非夫往還之會,何能便有茲稱乎?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水東出羊求川,西逕北屈縣故城南,城即夷吾所奔邑也。王莽之朕北也。《汲郡古文》曰:翟章救鄭,次於南屈。應劭曰:有南故加北。《國語》:二五言於獻公曰,蒲與二屈,君之疆也。

又南過汾陰縣西。

又南至華陰潼關,渭水從西來注之。

又南出龍門口,汾水從東來注之。

汲郡《竹書編年》曰:晉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帥師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又南過蒲阪縣西。

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載眇邈,非所詳耳。又南,涑水注之。水出河北縣雷首山。縣北與蒲阪分山,有夷、齊廟。闞駰《十三州誌》曰:山一名獨頭山,夷、齊所隱也。山南有古塚,陵柏蔚然,攢茂邱阜,俗謂之夷、齊墓也。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穆天子傳》曰:壬戌,天子至於雷首。犬戎胡觴天子於雷首之阿,乃獻良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於雷水之乾是也。昔趙盾田首山,食祁彌明翳桑之下,即於此也。涑水又西南流注於河,《春秋左傳》謂之涑川者也。俗謂之陽安澗水。

其水西流注於河。河水又南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晉裡克敗狄於采桑,是也。赤水出西北罷穀,東流謂之赤石川,東入於河。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則兩源併發,俱導一山,出西河陰山縣,王莽之山寧也。陰山東麓南水,東北與長鬆水合,水出西丹陽山東,東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東北與北溪會,同為一川,東北注河。河水又南,丹水西南出丹陽山。東北逕冶官東,俗謂之丹陽城,城之擺佈猶有遺銅矣。其水東北會白水口,水出丹山東而西北注之。丹水又東北入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