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8章 河水四(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汲郡《竹書編年》曰:晉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帥師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又南過皮氏縣西。

又南出龍門口,汾水從東來注之。

《地理誌》曰:縣故蒲也。王莽改名蒲城。應劭曰:秦始皇東巡,見有長阪,故加阪也。孟康曰:晉文公以賂秦,秦人還蒲於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瓚注《漢書》曰:《秦世家》以垣為蒲反,但是本非蒲也。皇甫謐曰:舜所都也。或言蒲阪,或言平陽,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廟。魏秦州刺史治,太和遷都,罷州,置河東郡。郡多流雜,謂之徙民。民有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采挹河道,醞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明淨若滫漿焉。彆調氛氳,不與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貢選,最好酌矣。自王公庶友,牽拂相招者,每雲: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反語為桑落也。更加籍徵之雋句,中書之英談。郡南有曆山,謂之曆觀,舜所耕處也。有舜井。媯、汭二水出焉。南曰媯水,北曰汭水。西逕曆山下,上有舜廟。

《春秋左氏?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納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璧於此。子推笑曰:天開公子,子犯覺得功,吾不忍與同位,遂逃焉。河水曆船司空與渭水會。《漢書·地理誌》:舊京兆尹之屬縣也。古語雲:華嶽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伯巨靈,手蕩腳蹋,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存。《遁甲開山圖》曰:有巨靈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所謂巨靈贔屭,首冠靈山者也。常有功德之人,故昇華嶽而觀厥跡焉。自下廟曆列柏,南行十一裡,東回三裡,至中祠;又西南出五裡,至南祠,謂之北君祠。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請焉。今後南入穀七裡,又屆一祠,謂之石養父母,石龕木主存焉。又南出一裡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迴,頓曲而上,可高六丈餘。山上又有微涓細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涉,更無彆路。欲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窗也。出井東南行二裡,峻阪鬥上鬥下。降此阪二裡許,又複東上百丈崖,起落皆須扳繩挽葛而行矣。南上四裡,路到石壁,緣旁稍進,逕一百餘步。由此西南出六裡,又至一神,名曰胡越寺。神像有孺子之容。從祠南曆夾嶺,廣裁三尺餘,兩箱絕壁數萬仞,窺不見底。祀祠有感,則雲與之平,然後敢度,猶須騎嶺抽身,漸以就進,故世謂斯嶺為搦嶺矣。度此二裡,便屆召盤,上方七裡,靈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於澗,一名太上泉,東注澗下。上宮神廟近東北隅,此中塞實雜物,事難詳載。自上宮東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嶺,東南望巨靈手跡,惟見洪崖壁罷了,都無山下上觀之分均矣。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注水注之,水出鬆果之山,北流逕通穀,世亦謂之通穀水,東北注於河。《述征記》所謂潼穀水者也。或說,因水以名地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