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87章 青衣水 桓水若水 沫水 延江水 存水 溫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東至領方縣,東與斤南水合。

《交州外域記》曰:從日南郡南去,到林邑國,四百餘裡。準逕符合,但是城故西捲縣也。《地理誌》曰:水入海,有竹可為杖。王莽更之曰日南亭。《林邑記》曰:其城治二水之間,三方際山,南北瞰水。東西澗浦,流湊城下。城西折十角,四週六裡,一百七十步,東西度六百五十步,磚城二丈,上起磚牆一丈,開方隟孔。塼上倚板,板上五重層閣,閣上架屋,屋上架樓,樓高者七八丈,下者五六丈。城開十三門,凡殿南向,屋宇二千一百餘間。市居周繞,岨峭地險。

故林邑兵器戰具,悉在區粟。多城壘,自林邑王範胡達始。秦餘徙民,染同夷化,日南舊風,變易俱儘,巢棲樹宿,負郭接山,榛棘蒲薄,騰林拂雲,幽煙冥緬,非生人所安。區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鬱水即夜郎豚水也。漢武帝時,有竹王興豚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去。聞有聲,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遂雄夷濮,氏竹為姓。所捐破竹,於野成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嘗從人止大石上,命作羹。從者白無水。王以劍擊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後唐蒙開牂柯,斬竹王首,夷獠鹹怨,以竹王非血氣所生,求為立祠。帝封三子為侯,及死,配父廟,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豚水東北流,逕談槁縣,東逕牂柯郡且蘭縣,謂之牂柯水。

水廣數裡,縣臨江上,故且蘭侯國也。一名頭蘭,牂柯郡治也。楚將莊躍溯沅伐夜郎,椓牂柯擊船,因名且蘭為牂柯矣。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王莽改名同亭。有柱浦關。牂柯亦江中兩山名也。左思《吳都賦》雲吐浪牂柯者也。元鼎五年,武帝伐南越,發夜郎精兵,下牂柯江,同會番禺是也。牂柯水又東南逕毋斂縣西,毋斂水出焉。又東,驩水出焉。又逕鬱林廣鬱縣為鬱水。又東北逕領方縣北,又東逕布山縣北,鬱林郡治也。吳陸績曰:從今今後六十年,車同軌,書同文。至太康元年,晉果平吳。又逕中留縣南,與溫水合,又東入阿林縣,潭水注之。水出武陵郡鐔成縣玉山,東流逕鬱林郡潭中縣,周水自西南來注之。潭水又東南流,與剛水合。水西出牂柯毋斂縣,王葬之有斂也,東至潭中入潭。潭水又逕中留縣東,阿林縣西,右入鬱水。《地理誌》曰:橋水東至中留入潭。又雲:領方縣而有橋水。餘診其川流,更無殊津,恰是橋、溫亂流,故兼通稱。作者鹹言至中留入潭,潭水又得鬱之兼稱,而字當為南,南橋水也,蓋書字誤矣。鬱水右則留水注之,水南出布山縣下,逕中留入鬱。潭水東逕阿林縣,又東逕猛陵縣,泿水注之。又東逕蒼梧廣信縣,灕水注之,鬱水又東,封水注之。水出臨賀郡馮乘縣西,謝沭縣東界,牛屯山。亦謂之臨水,東南流逕萌渚嶠西,又東南左合嶠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