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81章 江水一(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江中有大闕、小闕焉,季春之月,則黃龍堆冇,闕乃平也。昔世祖微時,過江陽縣,有一子。望氣者言江陽有貴兒象,王莽求之,而獠殺之。後代祖怨,為子立祠於縣,謫其民罰布數世。楊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後母譖之,自投江中,衣苔帶藻,忽夢見水仙,賜其美藥,思惟養親,揚聲悲歌。船人聞之而學之。吉甫聞船人之聲,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江水逕漢安縣北。

江水又逕虎{髟頁}灘,灘水泛博,夏斷行旅。江水又東逕臨江縣南,王莽之監江縣也。《華陽記》曰:縣要枳東四百裡,東接朐忍,縣有鹽官。自縣北入鹽井溪,有鹽井營戶。溪水沿注江。江水又東得黃華水口,江浦也,左逕石城南,庾仲雍曰:臨江至石城黃華口一百裡。又東至平洲,洲上多住民。

呂忱曰:一曰湔。然此二水俱與洛會矣。又逕犍為牛鞞縣為牛鞞水。昔羅尚乘牛鞞水,東征李雄,謂此水也。縣以漢武帝元封二年置。又東逕資中縣,又逕漢安縣,謂之綿水也。自上諸縣,鹹以溉灌,故語曰:綿洛為浸沃也。綿水至江陽縣方山下入江,謂之綿水口,亦曰中水。江陽縣枕帶雙流,據江、洛會也。漢景帝六年封趙相蘇嘉為侯國,江陽郡治也。故犍為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劉璋立。

又東至枳縣西,延江水從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

江水又東逕南鄉峽,東逕永安宮南,劉備終究此,諸葛亮受遺處也。其間高山可二十許裡,江山回闊,入峽所無。城周十餘裡,背山麵江,頹墉四毀,波折成林,擺佈民居多墾此中。

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後乃徙南城。劉備初以江夏費觀為太守,領江州都督。後都設李嚴,更城週一十六裡,造蒼龍、白虎門,求以五郡為巴州,丞相諸葛亮不準,竟不果。陣勢側險,皆重屋累居,數有火害,又不相容,結舫水居者五百餘家,承二江之會,夏水增盛,壞散顛冇,死者無數。縣有甘橘官,荔枝園,夏至則熟。二千石常設廚膳,命士大夫共會樹下食之。縣北有稻田,出禦米也。

又東逕羊腸虎臂灘。楊亮為益舟州,至此舟覆,懲其波瀾,蜀人至今猶名之為使君灘。

地盤沃美,人士雋乂,一州稱望。縣有沈鄉,去江七裡,薑士遊之所居。詩至孝,母好飲江水,嗜魚膾,常以雞鳴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滅頂,婦恐姑知,稱托遊學,冬夏衣服,實投江流。因而至孝上通,湧泉出其舍側,而有江之甘焉。詩有田濱江澤鹵,泉流所溉,儘為沃野。又湧泉當中,旦旦常出鯉魚一雙以膳焉,可謂孝悌發於方寸,徽美著於無窮者也。洛水又南逕新都縣,蜀有三都,謂成都、廣都,此其一焉。與綿水合。水西出綿竹縣。又與湔水合,亦謂之郫江也,又言是涪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