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68章 沔水上(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穀中。

東過南鄭縣南,縣故褒之附庸也。周顯王之世,蜀有褒漢之地。至六國,楚人兼之。懷王衰弱,秦略取焉。周赧王二年,秦惠王置漢中郡,因水名也。耆舊傳雲:南鄭之號,始於鄭桓公。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為稱。即漢中郡治也。漢高祖入秦,項羽封為漢王。蕭何曰:天漢,雋譽也。遂都南鄭。大城週四十二裡,城內有小城,南憑北結,環雉金墉漆井,皆漢所構築也。地沃川險,魏武方之雞肋,曰:釋騏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緒鎮南鄭而還。晉鹹康中,梁州刺史司馬勳,斷小城東麵三分之一,覺得梁州漢中郡南鄭縣治也。自宋、齊、魏鹹相仍焉。水南即漢陰城也,相承言呂後所居也。有廉水出巴嶺山,北流逕廉川,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注漢水。漢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蓋社主之流,百姓四時禱告焉。俗謂之獠子水,夾溉諸田,散流左注漢水。漢水又東,得長柳渡,長柳,村名也。漢太尉李固墓,碑銘尚存,筆墨剝落,不成複識。漢水又東逕胡城南。義熙十三年,城上有密雲細雨,五色昭章,人相與謂之慶雲,休符當出,曉而雲霽,乃覺城崩半許淪水,出銅鐘十二枚。

沔水一名沮水。闞駰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縣亦受名焉。導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縣東南流入沮縣,會於沔。沔水又東南,逕沮水戍而東南流,注漢,曰沮口。所謂沔漢者也。《尚書》曰:嶓塚導漾,東流為漢。

鐘士季征蜀,屈駕設祠,營東即八陣圖也。遺基略在,崩褫難識。沔水又東逕西樂城北,城在山上,週三十裡,甚險固。城側有穀,謂之容裘穀,道通益州,山多群獠,諸葛亮築以防遏。梁州刺史楊亮以即險之固,保而居之,為苻堅所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