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於濟。
樹前有大井,極香冷,異於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減。庫中有漢時故樂器及神車木偶,皆靡密巧麗。又有石虎。建武十三年,永貴侯張餘上金馬一匹,高二尺餘,形製甚精。中廟去下廟五裡,屋宇又崇麗於下廟,廟東西夾澗。上廟在山頂,即封禪處也。其水又屈而東流,入於汶水。又東南流逕明堂下。漢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降坐明堂於山之東北阯。武帝以古處險狹而不顯也,欲治明堂於奉高傍,而未曉其製。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周無壁,以茅蓋之,通水,圜宮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因而上令奉高著明堂於汶上,如帶圖也。
又西南過東平章縣南。
水出泰山天門下穀東流。古者帝王升封,鹹憩此水。水上常常有石核存焉,蓋古設舍所跨處也。馬第伯書雲:光武封泰山,第伯從登,山去高山二十裡,南向極望無不睹。其為高也,如視浮雲。其峻也,石壁窅窱,俯視嚴石,鬆樹鬱鬱蒼蒼,如在雲中,俯視溪穀,碌碌不見丈尺。直上七裡,至天門,俯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矣。應劭《漢官儀》雲:泰山東南山頂,名曰日觀。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許,故以名焉。其水自溪而東,濬波注壑,東南流逕龜陰之田。
南去汶水八十裡。又西南逕遂城東。《地理誌》曰:蛇邱,遂鄉,故遂國也。
《地理誌》:剛,故闡也。王莽更之曰柔也。應劭曰:《春秋經》書:齊人取讓及闡,今闡亭是也。杜預《春秋釋地》曰:闡在方纔城東有一小亭,今剛縣治,俗人又謂之闡亭。京相璠曰:剛縣西四十裡有闡亭。未知孰是?汶水又西,蛇水注之。水出縣東北泰山西南流逕汶陽之田,齊所侵也。自汶之北,平暢極目,僖公以賜季友。蛇水又西南逕鑄城西,《左傳》所謂蛇淵囿也。故京相璠曰:今濟北有蛇邱城,城下有水,魯囿也,俗謂之濁須水,非矣。蛇水又西南逕夏暉城南,《經》書:公會齊侯於下讓是也。今俗謂之夏暉城。蓋《春秋左傳·桓公三年》,公子翬如齊,齊侯送薑氏於下讓,非禮也。世有夏暉之名矣。蛇水又西南入汶。汶水又西,溝水注之,水出東北馬山,西南流逕棘亭南,《春秋·成公三年?經》書: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左傳》曰:取汶陽之田,棘不平,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