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40章 穀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穀水又東流,逕乾祭門北,子朝之亂,晉所開也。東至令媛堨。《河南十二縣境簿》曰:河南縣城東十五裡有令媛堨。《洛陽記》曰:令媛堨舊堰穀水,魏時更修此堰,謂之令媛堨。積石為堨,而開水溝五所,謂之五龍渠。

穀水又東,又結石梁,跨水製城,西梁也。

陸機《洛陽記》曰:步廣裡在洛陽城內宮東。是狄泉地點,不得於太倉西南也。

城西臨穀水,故縣取名焉。穀水又東,逕穀城南,不曆其北。又東,洛水枝流入焉,今無水也。

又東過河南縣北,東南入於洛。

東北過穀城縣北。

漢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戶為縣。因崤黽之池以目縣焉。亦或謂之彭池,故徐廣《史記音義》曰:黽,或作彭,穀水所出處也。穀水又東逕秦、趙二城南,世謂之俱利城。耆彥曰:昔秦、趙之會,各據一城。秦王使趙王鼓瑟,藺相如令秦王擊缶處也。馮異又破赤眉因而川矣。司馬彪《續漢書》曰:赤眉從黽池,自利陽南欲赴宜陽者也。故光武璽書曰: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矣。穀水又東,逕土崤北,所謂二崤也。穀水又東,左會北溪,溪水北出黽池山,東南流,注於穀,疑即孔安國所謂澗水也。穀水又東,逕新安縣故城,南北夾流,而西接崤黽。昔項羽西入秦,坑降卒二十萬於此。國滅身亡,宜矣!穀水又東,逕千秋亭南,其亭累石為垣,世謂之千秋城也。潘嶽《西征賦》曰:亭有千秋之號,子無七旬之期,謂是亭也。又東逕雍穀溪,回岫縈紆,石路阻峽,故亦有峽石之稱矣。穀水曆側,左與北川水合。水有二源,並導北山,東南流,分解一水,自乾注巽,入於穀。穀水又東,逕缺門山,山阜之不接者裡餘,故得是名矣。二壁爭高,鬥聳相亂。西瞻雙阜,右望如砥。穀水自缺門而東,廣陽川水注之。水出廣陽北山。東南流注於穀,南望微山,雲峰相亂。穀水又逕白超壘南。戴延之《西征記》雲:次至白超壘,去函穀十五裡,築壘當大道,擺佈有山夾立,相去百餘步,道從中出,此乃故關城,非所謂白超壘也。是壘在缺門東一十五裡。壘側舊有塢,故冶官地點。魏、晉之日,引穀水為水治,以經國用,遺址尚存。穀水又東,石默溪水出微山東麓,石默溪東北流,入於穀。穀水又東,宋水北流,注於穀。穀水又東,逕魏將作大匠母邱興墓南,二碑存焉,儉父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