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開西域,屯田於此。有鐵山,出青玉。枝河又東逕溫宿國南,治溫宿城,地盤物類與鄯善同。北至烏孫赤穀六百一十裡。東通姑墨二百七十裡。於此枝河右入北河。北河又東逕姑墨國南,姑墨川水注之。水導姑墨西北赤沙山,東南流逕姑墨國西,治南城。南至於闐,馬行十五日。土出銅鐵及雌黃。其水又東南流,右注北河。又東逕龜茲國南,又東,左合龜茲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
河水又東,逕皮山國北,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車三百八十裡。
河水又東,注賓城南,又東逕樓蘭城南而東注,蓋墢田士所屯,故城禪國名耳。
河水又東與於闐河合。南源導於闐南山,俗謂之仇摩置。自置北流,逕於闐國西。治西城,山多玉石。西去皮山三百八十裡,東去陽關五千餘裡。釋法顯自烏夷西南行,路中無群眾,沙行艱钜,所逕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達於闐,其國殷庶,民堅信,多大乘學,威儀劃一,器缽無聲。城南一十五裡,無益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萍蹤。彼俗言是辟支佛跡,法顯所不傳,疑非佛跡也。又西北流注於河。即《經》所謂北注蔥嶺河也。南河又東,逕於闐國北。釋氏《西域記》曰:河水東流三千裡,至於闐,屈東北流者也。《漢書·西域傳》曰:於闐已東,水皆東流。南河又東北,逕扜彌國北,治扜彌城,西去於闐三百九十裡。南河又東逕精絕國北,西去扜彌四百六十裡。南河又東逕且末國北,又東,右會阿耨達大水。釋氏《西域記》曰:阿耨達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蘭海者也。其水北流,逕且末南山,又北,逕且末城西,國治且末城,西通精絕二千裡,東去鄯善七百二十裡。種五穀,其俗略與漢同。又曰且末河東北流,逕且末北,又流而左會南河。會流東逝,通為注濱河。注濱河又東,逕鄯善國北,治伊循城,故樓蘭之地也。樓蘭王不恭於漢。元鳳四年,霍光遣平樂監傳介子刺殺之,更立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