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所積,潭水斯漲,溢而為海。《史記》曰:焉耆遠洋,多魚鳥,東北隔大山,與車師接。敦薨之水,自海西逕慰犁國。國治尉犁城,西去都護治所三百裡,北去焉耆百裡。其水又西出沙山鐵關穀。又西南流,逕連城彆注,裂覺得田。桑弘羊曰:臣愚覺得連城以西,可遣屯田,以威西國。即此處也。其水又屈而南,逕渠犁國西。故《史記》曰:西有大河。即斯水也。又東南流,逕渠犁國南。治渠犁城,西北去烏壘三百三十裡。漢武帝通西域,屯渠犁,即此處也。南與精絕接,東北與尉犁接,又南流注於河。《山海經》曰:敦薨之水,西流注於泑澤。蓋亂河道,自西南注也。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裡。
其一源出於闐國南山,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
或雲:懸缽虛空。須菩提置缽在金機上,佛一萍蹤與缽共在一處。國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寶璧玉,扶養塔跡。佛牙、法衣、頂相舍利,悉在弗樓沙國。釋氏《西域記》曰:犍陀越王城西北,有缽吐羅越城,佛法衣王城也。東有寺。反覆尋川水西北十裡,有河步羅龍淵,佛到淵上浣衣處,浣石尚存。其水至安眠,注雷翥海。又曰:犍陀越西,西海中有安眠國。竺芝《扶南記》曰:安眠國去私訶條國二萬裡,國土臨海上,即《漢書》安眠國也。戶近百萬,最大國也。《漢書·西域傳》又雲:犁靬、條支臨西海。長老傳聞,條支有弱水,西王母,亦何嘗見。
王霸精誠,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勱躬禱祀,水猶未減,乃佈陣被杖,鼓譟讙叫,且刺且射,大戰三日,水乃回減,灌浸沃衍,胡人稱神。大田三年,積粟百萬,威服本國。其水東注澤。澤在樓蘭國北,治扜泥城,其俗謂之東故城,去陽關千六百裡,西北去烏壘千七百八十五裡,至墨山國千三百六十五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