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2章 河水一(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其山嶽秀端嚴,是五山之最高也。釋氏《西域記》雲:耆闍崛山在阿耨達王舍城東北。西望其山。有兩峰雙立,相去二三裡,中道,鷲鳥常居其嶺,土人號曰耆闍崛山,山名耆闍,鷲也。又竺法維雲:王舍城,胡語雲羅閱祇國,有靈鷲山,胡語雲耆闍崛山,山是青石,頭似鷲鳥。阿育王令人鑿石,假安兩翼兩腳,鑿治其身,今見存。瞭望似鷲鳥形,故曰靈鷲山也。數說分歧,遠邇亦異。今以法顯親宿其山,誦《首楞嚴》,香華扶養,聞見之宗也。又西逕伽耶城南二十裡,到佛苦行六年坐樹處,有林木。西行三裡,到佛入水沐浴,天王按樹枝得扳出池處。

釋氏論:佛圖調列《山海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以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又曰:鐘山西六百裡有崑崙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圖調《傳》也。又近推得康泰《扶南傳》,傳崑崙山,正與調合。如《傳》,自交州至天竺比來,泰《傳》亦知阿耨達山是崑崙山。釋雲:賴得調《傳》,豁然為解,乃宣為《西域圖》,以語法汰。法汰以常見怪,謂漢來諸名流,不該河在敦煌南數千裡,而不知崑崙地點也。釋答信曰:按《穆天子傳》三:穆王於崑崙側瑤池上,觴西王母。雲,去宗周瀍澗萬有一千一百裡。何得不如調言?子今見泰《傳》,非為前人不知也。現在今後,乃知崑崙山為無熱丘,何雲乃胡外洋乎?餘考釋氏之言,未為佳證。《穆天子》、《竹書》及《山海經》,皆埋縕歲久,編韋稀絕,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先人假合,多差遠意。至欲訪地脈川,不與經符,驗程準途,故自無會。釋氏不複底子眾歸之鴻致,陳其細趣,以辨其非,非所安也。今按《山海經》曰:崑崙墟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麵有九井,以玉為檻。麵有九門,門有開通獸守之,百神之地點。郭璞曰:此自彆有小崑崙也。又按淮南之書,崑崙之上,有木禾、珠樹、玉樹、璿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裡,裡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隅。北門開以納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冷風、樊桐,在崑崙閶闔當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週複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其東北陬,赤水出其東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